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9-11页 |
·词的构成成分处于特定的逻辑关系中 | 第9-10页 |
·语料范围的界定 | 第10-11页 |
第二部分:对语素义的考察 | 第11-16页 |
·对构词语素义的静态考察 | 第11-14页 |
·对构词语素义的动态考察 | 第14-16页 |
第三部分:词义及构词语素义的语义关系类型 | 第16-22页 |
·语素的概念义与词义 | 第16-19页 |
·语素的语法义与词义 | 第19-20页 |
·语素的色彩义与词义 | 第20-22页 |
第四部分:反义语素合成词的特点 | 第22-27页 |
·反义语素合成词的意义特点 | 第22页 |
·反义语素合成词的结构形式特点 | 第22-24页 |
·反义语素合成词的社会文化特点 | 第24-27页 |
第五部分:反义语素合成词在词汇教学方面的实际操作 | 第27-30页 |
·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词义与语素义 | 第27页 |
·词汇学习中的反义语素合成词 | 第27-28页 |
·在教学上的建议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注释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现代汉语反义语素合成词词表 | 第33-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