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和特点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 文化再生产研究 | 第10-11页 |
(二) 我国的彝族文化研究 | 第11-14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彝族文化及楚雄师范学院概况 | 第16-24页 |
一、彝族的物质文化 | 第16-18页 |
二、彝族的非物质文化 | 第18-21页 |
三、彝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方式 | 第21-22页 |
四、楚雄师范学院的概况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楚雄师范学院彝族文化传承的问卷调查 | 第24-35页 |
一、关于楚雄师范学院在彝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问卷的样本情况 | 第24-25页 |
二、关于楚雄师范学院彝族文化传承研究问卷的具体情况 | 第25-35页 |
(一) 彝族文化课程 | 第25-29页 |
(二) 彝族文化科研 | 第29-33页 |
(三) 校园彝族文化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解析楚雄师范学院在彝族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及作用 | 第35-42页 |
一、楚雄师范学院在彝族文化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 第35-38页 |
(一) 学院缺乏对学生进行彝族文化教育 | 第35-36页 |
(二) 主流文化在学院占主导地位 | 第36-37页 |
(三) 社会生存压力导致民族文化竞争力较弱 | 第37页 |
(四) 部分民族文化知识要转化成规范的学校课程需要时间 | 第37-38页 |
二、楚雄师范学院在彝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第38-42页 |
(一) 彝族文化科研对彝族文化传承作用较大 | 第38-39页 |
(二) 校园彝族文化对彝族文化传承作用次之 | 第39页 |
(三) 彝族文化内容的课程对彝族文化传承作用较小 | 第39-40页 |
(四) 楚雄师范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对彝族文化进入校园的态度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反思: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文化再生产 | 第42-50页 |
一、高等教育的功能 | 第42-43页 |
(一) 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 第42页 |
(二) 高等教育的文化再生产功能 | 第42-43页 |
二、主要研究结论 | 第43-48页 |
(一)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并不缺位 | 第43-44页 |
(二)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实现民族文化再生产 | 第44-48页 |
三、研究不足 | 第48-49页 |
四、以后研究方向 | 第49-50页 |
附录一:楚雄师范学院在彝族文化再生产中作用研究问卷 | 第50-56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