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玉米资源概况 | 第8页 |
·玉米胚芽的组成及营养价值 | 第8-10页 |
·玉米胚芽油 | 第9-10页 |
·玉米胚芽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 | 第10页 |
·现行玉米胚芽油加工技术 | 第10-11页 |
·玉米胚芽制油工艺简介 | 第10页 |
·现行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酶法提油工艺 | 第11-14页 |
·酶法提油工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1页 |
·水酶法工艺提油原理 | 第11-12页 |
·水酶法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水酶法提油工艺的评价 | 第13-14页 |
·立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玉米胚芽水酶法提油工艺 | 第16-28页 |
·前言 | 第1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16页 |
·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6页 |
·玉米胚芽成分分析 | 第18-19页 |
·亚硫酸盐残余测定 | 第19页 |
·破碎方式的确定 | 第19-20页 |
·热处理过程对提油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正交实验优化酶解工艺 | 第21-23页 |
·酶的协同作用 | 第23页 |
·反应温度对提油率的影响 | 第23页 |
·水酶法提油过程中玉米胚芽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23-24页 |
·乳状液性质的研究 | 第24页 |
·水解液中蛋白质、还原糖浓度与酶解时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酶解液中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水酶法提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酸价的影响 | 第28-33页 |
·前言 | 第2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2页 |
·酶解正交实验酸价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蛋白酶水解油脂酯键活力 | 第31页 |
·水酶法提油工艺对酸价的影响 | 第31-32页 |
·pH 对油脂酸价的影响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水酶法提油工艺蛋白质性质的研究 | 第33-39页 |
·前言 | 第3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测定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浸泡液中蛋白质等电点(pI) | 第34-36页 |
·乳状液中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36页 |
·浸泡液/酶解液产品中蛋白质(或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纳滤技术回收水解蛋白质 | 第39-48页 |
·前言 | 第3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39-40页 |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膜分离设备 | 第40页 |
·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纳滤浓缩实验 | 第41-42页 |
·纳滤前后浸泡液和酶解液中蛋白质(或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42-45页 |
·纳滤过程蛋白质、还原糖浓度变化 | 第45-46页 |
·浸泡液和酶解液干燥样品成分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