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危机管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2. 企业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诊释 | 第14-24页 |
·企业危机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危机的定义 | 第14-15页 |
·企业危机 | 第15页 |
·企业危机的特性 | 第15-17页 |
·企业危机管理 | 第17-22页 |
·危机管理的含义 | 第17-19页 |
·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19-22页 |
·与传统的企业危机管理的比较 | 第22页 |
·我国加强企业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突变和突变机制 | 第24-32页 |
·关于“突变” | 第24-26页 |
·突变的定义 | 第24-26页 |
·突变的特性 | 第26页 |
·突变机制 | 第26-29页 |
·突变与危机管理 | 第29-31页 |
·实现主动变革 | 第29-30页 |
·实现反梯度推移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企业危机成因分析及整理 | 第32-37页 |
·竞争层面的分析 | 第32页 |
·技术循环层面分析 | 第32-33页 |
·政治法律层面分析 | 第33页 |
·社会制度层面分析 | 第33-34页 |
·自然环境层面分析 | 第34页 |
·危机原因的整理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5. 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与建立 | 第37-49页 |
·企业危机管理遵循的原则 | 第37-38页 |
·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建立 | 第38-41页 |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的主要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41-42页 |
·指标的分类 | 第42页 |
·构建企业危机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 | 第42-43页 |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 | 第43-48页 |
·企业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的基本思想 | 第43页 |
·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静态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4页 |
·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企业危机转化系统的构成与建立 | 第49-67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条件系统 | 第51-55页 |
·外部条件系统 | 第51-52页 |
·内部条件系统 | 第52-55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结论系统 | 第55-56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固有功能系统 | 第56-57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关系系统 | 第57-58页 |
·企业危机的对象系统 | 第58-59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判别规则 | 第59-66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条件判别规则 | 第60-62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结论判别规则 | 第62-63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固有功能判别规则 | 第63-64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目的功能判别规则 | 第64页 |
·企业危机模型的关系判别规则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7. 伊利集团危机管理实证分析 | 第67-80页 |
·伊利集团基本情况 | 第67页 |
·伊利危机管理现状分析 | 第67-69页 |
·伊利危机管理预警的静态评价 | 第69-71页 |
·伊利危机管理预警的动态评价 | 第71-74页 |
·伊利危机转化综合评判 | 第74-79页 |
·条件系统评判 | 第74-75页 |
·结论、固有功能、目标功能、关系系统危机转化综合评判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8. 结论 | 第80-81页 |
附注:1. 2005年乳品行业基本财务数据 | 第81-82页 |
附注:2. 伊利集团财务指标同比分析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