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历史追溯 | 第7-13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高考语文阅读命题回顾 | 第7-8页 |
一、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与科举考试的源流关系 | 第7-8页 |
二、20 世纪中期高考语文命题管窥 | 第8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回顾 | 第8-13页 |
一、新中国成立至恢复高考前(1949——1965)的现代文阅读试题 | 第9页 |
二、恢复高考后重建时期(1977——1984)的现代文阅读试题 | 第9-10页 |
三、新课程改革筹备期(1985——2000)的现代文阅读试题 | 第10-11页 |
四、新课程改革初期(2001——2006)的现代文阅读试题 | 第11页 |
五、新课程改革深化期(2007——2010)的现代文阅读试题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 | 第13-20页 |
第一节 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与语文新课程标准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与新课程语文考试大纲 | 第14-17页 |
一、2007 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 第14-16页 |
二、2009 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与语文新课标教材 | 第17-20页 |
一、语文新课标教材呈“一纲多本”格局 | 第17-18页 |
二、“一纲多本”格局对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三、现代文阅读命题应该重视引导教师用教材教学生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第20-42页 |
第一节 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内容分析 | 第20-29页 |
一、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文类型 | 第20-24页 |
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能力要求 | 第24-26页 |
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材料来源 | 第26-29页 |
第二节 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形式分析 | 第29-36页 |
一、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分值分析 | 第29-32页 |
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量、题型分析 | 第32-36页 |
第三节 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质量分析 | 第36-42页 |
一、紧扣考试大纲,全面测查考生的阅读能力 | 第36-40页 |
二、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对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反思与建议 | 第42-51页 |
第一节 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 | 第42-44页 |
一、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 | 第42-44页 |
二、变化中保持稳定 | 第44页 |
第二节 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命题的不足 | 第44-47页 |
一、阅读试题的问题表述含糊 | 第44-46页 |
二、以“能力立意”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 第46页 |
三、阅读试题开放的力度不够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对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建议 | 第47-51页 |
一、命题要规范 | 第47页 |
二、以“素养立意”,全面测查考生的语文素养 | 第47-48页 |
三、试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