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绿化建设论文--大地园林论文--城市绿化论文

城市森林建设理论及城市森林综合评价的研究--以包头市为例

独创性声明第1页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第2-3页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11页
上篇 城市森林构建理论的研究第11-85页
 1 引言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需要发展城市森林第11-12页
   1.1.2 我国目前在城市森林建设方面急需理论指导第12-13页
   1.1.3 水是干旱区城市森林发展的关键因素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21页
   1.2.1 国外城市森林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城市森林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6-20页
   1.2.3 城市森林研究发展趋势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1-24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4页
 2.城市森林学的理论体系第24-38页
  2.1 城市森林的概念第24-27页
  2.2 园林学-城市森林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第27-29页
   2.2.1 园林学的概念第27-28页
   2.2.2 生态园林第28页
   2.2.3 园林对城市森林的影响第28-29页
  2.3 森林学-城市森林的起源第29-30页
   2.3.1 森林学的概念第29页
   2.3.2 森林学在城市森林中的作用第29-30页
  2.4 生态学-指导城市森林的研究理论体系第30-35页
   2.4.1 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及其在城市森林培育中的作用第30页
   2.4.2 城市森林的生态学理论第30-35页
  2.5 美学原理第35-38页
   2.5.1 美学基本原理第35页
   2.5.2 城市森林的美学指导作用第35-38页
 3 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森林影响因子分析与类型划分第38-66页
  3.1 研究意义第38-39页
  3.2 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第39-40页
   3.2.1 国内研究进展情况第39-40页
   3.2.2 国外研究进展情况第40页
  3.3 中国主要城市森林影响因子分析与类型划分第40-65页
   3.3.1 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与原则第41-42页
   3.3.2 城市森林影响因子综合分析与类型划分第42-48页
   3.3.3 城市森林绿地现状类型划分与评价第48-51页
   3.3.4 影响城市森林的气候因子分析与类型划分第51-55页
   3.3.5 影响城市森林的土地因子分析与类型划分第55-58页
   3.3.6 影响城市森林的经济因子与类型划分第58-62页
   3.3.7 影响城市森林的社会因子分析与类型划分第62-65页
  3.4 小结第65-66页
 4 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第66-85页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第67-68页
  4.2 评价指标的确定第68-70页
  4.3 城市森林评价指标的意义及定量计算方法第70-80页
   4.3.1 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空间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第70-77页
   4.3.2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第77-78页
   4.3.3 景观游憩功能评价指标第78页
   4.3.4 城市森林宏观布局评价指标第78-80页
  4.4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第80-85页
   4.4.1 构造判断矩阵第80-81页
   4.4.2 单层次的权重向量计算第81页
   4.4.3 多层次的组合权重计算第81-82页
   4.4.4 一致性检验第82页
   4.4.5 评价指标应用第82-85页
下篇 案例研究—包头市城市森林综合评价第85-184页
 5 包头市概况与城市森林系统诊断第85-102页
  5.1 研究地区概况第85-90页
   5.1.1 自然环境状况第85-88页
   5.1.2 社会经济状况第88页
   5.1.3 植物资源第88-89页
   5.1.4 风景旅游资源第89-90页
   5.1.5 环境状况第90页
  5.2 包头市城市森林系统诊断与分析第90-101页
   5.2.1 系统诊断概念与意义第90-91页
   5.2.2 系统诊断过程第91-92页
   5.2.3 存在问题与判断矩阵的建立第92-96页
   5.2.4 包头市城市森林系统诊断层次递阶结构图第96-98页
   5.2.5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第98-99页
   5.2.6 存在问题问卷调查第99-101页
  5.3 小结第101-102页
 6 包头市城市森林空间特征分析第102-123页
  6.1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第102页
  6.2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调查范围第102-106页
   6.2.1 包头市城市森林范围的确定第102-103页
   6.2.2 包头市城市森林调查类型第103-106页
  6.3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空间分布特征第106-118页
   6.3.1 城市森林绿地现状第106-108页
   6.3.2 包头市居住区绿地的空间分布与树种组成分析第108-110页
   6.3.3 包头市公共绿地的空间分布与树种组成分析第110-112页
   6.3.4 包头市道路绿地的空间分布与树种组成分析第112-115页
   6.3.5 包头市单位附属绿地的空间分布与树种组成分析第115-117页
   6.3.6 包头市防护林空间分布与树种分析第117页
   6.3.7 包头市生产绿地现状与树种分析第117-118页
  6.4 郊区城市森林第118-120页
  6.5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的空间分布综合评价与发展方向第120-123页
   6.5.1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的空间分布综合评价第120-121页
   6.5.2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发展方向第121-123页
 7 包头市城市森林植物种评价与群落结构景观分析第123-153页
  7.1 包头市城市森林植物种组成调查分析研究第123-131页
   7.1.1 植物种(乔、灌、地被)调查及评价方法第123-124页
   7.1.2 调查结果第124-131页
  7.2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研究第131-138页
   7.2.1 植物群落调查及评价方法第131-135页
   7.2.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35-138页
  7.3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群落景观评价第138-146页
   7.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8-142页
   7.3.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42-145页
   7.3.3 评价结果第145-146页
  7.4 包头市城市森林群落结构与景观评价的关系分析第146-153页
   7.4.1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的景观群落结构模式事例分析第146-150页
   7.4.2 群落结构与景观关系分析第150-153页
 8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第153-163页
  8.1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现状第153-154页
   8.1.1 调节小气候,节约能源,减少CO_2排放第153页
   8.1.2 改善空气质量第153-154页
   8.1.3 涵养水源第154页
   8.1.4 减轻噪声第154页
   8.1.5 提高生物多样性,创造景观多样性第154页
  8.2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生态功能第154-163页
   8.2.1 不同结构类型绿地的降温增湿功能第155-157页
   8.2.2 杀菌作用研究第157-158页
   8.2.3 固碳释氧能力研究第158-160页
   8.2.4 滞尘降尘功能的研究第160-163页
 9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构建模式第163-177页
  9.1 包头市城市森林总体布局模式第163-169页
   9.1.1 各大城市城市森林布局模式分析第163页
   9.1.2 包头市城市森林构建原则、目标与总体布局第163-165页
   9.1.3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的分类构建第165-167页
   9.1.4 包头市部分重点城市森林绿地的构建第167-169页
  9.2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群落构建模式第169-177页
   9.2.1 植物群落的基本模式第169-170页
   9.2.2 适合于包头市城市森林的各层次植物材料第170-171页
   9.2.3 市区块状绿地典型群落构建模式第171-174页
   9.2.4 防护绿地典型群落构建模式第174-175页
   9.2.5 道路林网典型群落构建模式第175-176页
   9.2.6 生产绿地群落构建模式第176-177页
 10 结论与讨论第177-184页
  10.1 结论第177-183页
  10.2 讨论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2页
个人简介第192-193页
导师简介第193-195页
成果目录清单第195-196页
致谢第196-197页
附图第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MAC的双组份打胶机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我国不动产抵押制度的演进和思考——以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公示公信效力加强与对外效力削弱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