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劳动力论文--劳动就业与失业论文

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主权有机统一论--中国失业问题的一个分析框架

引言第1-25页
 一、研究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第11-13页
 二、中国失业问题研究的现状第13-22页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本文的逻辑结构第22-25页
第一章 西方失业理论的永恒主题第25-52页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失业理论的永恒主题第25-28页
 第二节 掩盖“资本家专制”:古典经济学派的“失业理论”第28-33页
  一、当代失业理论发展的渊源第28页
  二、古典经济学派“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8-31页
  三、古典经济学派“失业理论”的理论本质第31-33页
 第三节 巧妙地维护“资本家专制”:虚伪的“凯恩斯革命”第33-39页
  一、影响深远的凯恩斯“革命”第33-35页
  二、凯恩斯“革命”的虚伪性第35-39页
 第四节 “资本家专制”传统的延续:当代西方失业理论的新发展第39-52页
  一、新古典主义失业理论的新发展第40-44页
  二、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的新发展第44-48页
  三、对当代西方失业理论的新发展的评论第48-52页
第二章 马克思研究失业的三个视角第52-69页
 第一节 作为特有人口规律的失业:技术分析第52-56页
  一、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第52-54页
  二、劳动力供求规律背后的决定性力量第54-56页
 第二节 作为社会历史现象的失业:历史分析第56-62页
  一、失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第56-57页
  二、失业的形成机理第57-59页
  三、失业消亡的条件第59-62页
 第三节 作为异化劳动的规定或形式的失业:价值分析第62-66页
  一、失业是异化劳动的一种规定或形式第62-63页
  二、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角度看失业第63-66页
 第四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第66-69页
  一、还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以本来面目第66-67页
  二、为什么不能直接以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为理论分析框架第67-69页
第三章、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与西方失业理论的比较第69-88页
 第一节 当代两大失业理论的主要分歧第69-71页
  一、价值取向不同第69页
  二、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认识不同第69-70页
  三、关注的中心不同第70-71页
 第二节 两大对立的失业理论体系相互融通的基础第71-77页
  一、失业与就业第71-73页
  二、充分就业与普遍就业第73-76页
  二、失业的成因及对策第76-77页
 第三节 对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初步思考第77-79页
  一、市场经济前提第77-78页
  二、劳动者主权价值取向第78-79页
 第四节 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主权的有机统一第79-88页
  一、市场经济第79-82页
  二、劳动者主权第82-85页
  三、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主权的有机统一第85-88页
第四章 建国初期的失业治理(1949——1957)第88-98页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失业状况及其成因第88-89页
 第二节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治理失业的政策措施第89-92页
  一、以发展促就业第89-90页
  二、以“包下来”和统一调配的办法安置就业第90页
  三、以“劝阻”的办法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第90-91页
  四、以多种措施救济失业者第91-92页
 第三节 对建国初期失业治理的思考第92-98页
  一、建国初期失业治理的成效第92-94页
  二、建国初期我国政府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第94-98页
第五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失业治理(1957——1978)第98-119页
 第一节 我国宣布彻底消灭了失业的依据第98-100页
  一、理论依据第98-99页
  二、实践依据第99页
  三、现实依据第99-100页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复杂的失业状况第100-102页
  一、数量惊人的“待业”人口第100-101页
  二、普遍存在的隐性失业人口第101页
  三、波动剧烈的周期性失业第101-102页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失业治理成效分析第102-114页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第102-103页
  二、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经济的扭曲第103-110页
  三、计划者主权对劳动者主权的替代第110-114页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整个社会与劳动者个人的发展状况第114-119页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不理想第115-116页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者个人的发展状况堪忧第116-119页
第六章 改革与转轨中的失业治理(1978——2004)第119-147页
 第一节 中国失业问题的逻辑展开第119-134页
  一、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第119-121页
  二、矫正被严重扭曲的劳动力供求矛盾第121-124页
  三、计划就业体制向市场化就业体制转变第124-134页
 第二节 转轨时期的失业状况及其治理第134-142页
  一、转轨时期的三次失业高峰第134-137页
  二、转轨时期的失业治理第137-142页
 第三节 对就业市场化改革和治理失业政策的评估第142-147页
  一、传统计划就业体制因素依旧阴魂不散第143-144页
  二、部分劳动者陷入失业与贫困第144-145页
  三、劳动者由“主人翁”沦落为“雇工”第145-147页
第七章 面向未来的中国失业问题研究第147-154页
 第一节 中国失业问题研究的关键第147-148页
 第二节 根除前进道路上的两个旧“堡垒”第148-151页
  一、“功成身不退”的计划经济体制第148-150页
  二、破土而生的“资本家专制”第150-151页
 第三节 创新解析中国失业难题的新“概念”第151-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4页
 一、中文部分第154-162页
 二、外文部分第162-164页
后记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牛地气田盒2和盒3段河流相储层描述与建模
下一篇:乡镇党政领导体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