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减摇装置简介 | 第9-16页 |
1.2.1 减摇水舱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1.2.2 减摇鳍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2.3 舵减摇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1.2.4 综合减摇技术 | 第14-15页 |
1.2.5 零航速下减摇鳍的减摇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2章 零航速减摇鳍 | 第17-35页 |
2.1 零航速减摇鳍 | 第17-18页 |
2.2 零航速减摇鳍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3 零航速减摇鳍和传统减摇鳍的比较 | 第20-25页 |
2.3.1 传统减摇鳍的升力 | 第20-21页 |
2.3.2 零航速减摇鳍的升力 | 第21-25页 |
2.4 零航速减摇鳍和减摇水舱的比较 | 第25-29页 |
2.4.1 被动式减摇水舱的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2.4.2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的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2.4.3 零航速减摇鳍同减摇水舱的比较 | 第28-29页 |
2.5 零航速减摇鳍和综合平衡系统的比较 | 第29-34页 |
2.5.1 综合平衡系统 | 第29-33页 |
2.5.2 零航速减摇鳍系统和综合平衡系统的比较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Weis-Fogh机构及其相关流体知识 | 第35-51页 |
3.1 Weis-Fogh机构简介 | 第35-37页 |
3.2 Weis-Fogh机构物理模型及流动初步分析 | 第37-39页 |
3.3 相关的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及若干数学公式 | 第39-51页 |
3.3.1 流体力学基础理论 | 第39-47页 |
3.3.1.1 非定常流动伯努力方程 | 第39-40页 |
3.3.1.2 压力冲量与二维涡对 | 第40-41页 |
3.3.1.3 非定常流动中伯拉休斯定理 | 第41-43页 |
3.3.1.4 在理想流体中运动柱体上作用力 | 第43-47页 |
3.3.2 相关的数学公式 | 第47-50页 |
3.3.2.1 留数定理 | 第47页 |
3.3.2.2 若干积分公式 | 第47-48页 |
3.3.2.3 施瓦兹-克里斯托弗尔定理(S-C变换) | 第48-50页 |
3.3.2.4 黎曼一希尔伯特解式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零航速减摇鳍升力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51-62页 |
4.1 零航速减摇鳍升力的分析 | 第51-58页 |
4.1.1 保角变换 | 第51-54页 |
4.1.2 流场复势 | 第54页 |
4.1.3 流体作用于翼的力 | 第54-58页 |
4.2 零航速减摇鳍升力的仿真分析 | 第58-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