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基于GSM短消息的温度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第1章 引言第1-13页
 1.1 目前短消息的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第9-10页
 1.2 短消息的发展概况第10-12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2章 基于 GSM网络的短信服务-SMS第13-23页
 2.1 GSM网络概述第13-16页
  2.1.1 通信原理第13-14页
  2.1.2 GSM的接口第14-15页
  2.1.3 GSM的呼叫路由第15-16页
 2.2 GSM网络的系统构成第16-18页
 2.3 短消息(SMS)的基本原理第18-20页
  2.3.1 SMS的基本概念第18-19页
  2.3.2 SMS的体系结构第19-20页
 2.4 AT指令与短消息开发第20-23页
  2.4.1 AT指令概述第20页
  2.4.2 AT指令的格式第20页
  2.4.3 控制 SMS的实现途径及示例第20-23页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第23-39页
 3.1 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第23-24页
 3.2 设备布局第24-30页
 3.4 串口通信第30-34页
  3.4.1 串口通信基本原理第31页
  3.4.2 串口信号线的接法第31-32页
  3.4.3 串口控制 GSM模块第32-34页
 3.5 上位机模块和下位机模块半双工通信协议的实现第34-36页
  3.5.1 应答和重发第34-35页
  3.5.2 延时重发第35-36页
 3.6 帧格式的定义第36-37页
 3.7 E~2PROM空间的分配第37-39页
第4章 下位机收发短信的软件设计第39-54页
 4.1 主函数的设计思路第39-40页
 4.2 GSM模块初始化第40-41页
 4.3 GSM返回参数的处理-SHELL函数第41-42页
 4.4 短信数据的处理-ExecData函数第42-43页
 4.5 I~2C总线技术第43-49页
  4.5.1 I~2C总线及虚拟技术第44页
  4.5.2 模拟I~2C总线数据的发送与接收第44-45页
  4.5.3 AT24C64的工作原理第45-47页
  4.5.4 编程实现第47-49页
 4.6 E~2PROM的遍历第49-51页
 4.7 字符串操作函数第51-53页
 4.8 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PC端数据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实现第54-69页
 5.1 功能分析与工作流程第54-58页
  5.1.1 系统连接与初始化第54-55页
  5.1.2 自动接收数据第55-56页
  5.1.3 请求数据第56-58页
  5.1.4 数据库设计第58页
 5.2 关键技术与算法第58-61页
  5.2.1 RS-232通信第58页
  5.2.2 串行通信控件MSComm第58-61页
  5.2.3 数据协议第61页
  5.2.4 AT指令第61页
 5.3 通信程序的设计与编写第61-63页
  5.3.1 控制命令的流程第62页
  5.3.2 程序编写过程第62页
  5.3.3 字符串的处理第62-63页
  5.3.4 使用MSComm控件收发数据第63页
 5.4 编写程序代码第63-69页
  5.4.1 通信程序功能描述第63-64页
  5.4.2 主界面的设计第64-65页
  5.4.3 上位机程序的编写第65-66页
  5.4.4 数字滤波的实现第66-69页
第6章 基于 MSC1210的高精度数据采集模块第69-85页
 6.1 基于MSC1210的高精度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背景第69页
 6.2 系统框架第69-70页
 6.3 温度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第70-73页
  6.3.1 高精度测温模块的硬件描述第70-71页
  6.3.2 PT100温度采集模块及其参数第71-72页
  6.3.3 高精度数据采集芯片 MSC1210第72-73页
 6.4 MSC1210的模数转换第73-77页
  6.4.1 采样量化及 A/D转换基本原理第73-74页
  6.4.2 MSC121O的ADC功能第74-77页
 6.5 基于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高精度数据采集的实现第77-83页
  6.5.1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第77-78页
  6.5.2 自变增益 A/D转换的参数定义第78-79页
  6.5.3 程序设计第79-83页
 6.6 模拟试验及整体性能分析第83-85页
第7章 系统级联的设想第85-87页
 7.1 E~2PROM的分时共享技术-收发端与采集端的握手协议第85-86页
 7.2 数据写入 E~2PROM第86-87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87-91页
 8.1 系统的特点第87-88页
 8.2 系统的缺陷与不足第88-89页
  8.2.1 GSM网络自身的局限性第88页
  8.2.2 系统设计存在的不足第88-89页
 8.3 改进设想第89-90页
 8.4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96页
附图1第96-97页
附图2第97-98页
附图3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拉曼映射分析
下一篇:使命空间功能描述理论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