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和文献综述 | 第6-9页 |
1. 悲情教育的界定及作品的分类 | 第9-23页 |
·表现人情的悲剧美 | 第9-14页 |
·表现人与自然的悲壮美 | 第14-18页 |
·表现人与社会的冲突美 | 第18-23页 |
2. 悲剧情感教育的目的 | 第23-27页 |
·美感的熏陶 | 第23-24页 |
·情感的滋润 | 第24-25页 |
·人生的启迪 | 第25页 |
·道德的感召 | 第25-26页 |
·意志的培养 | 第26-27页 |
3. 悲剧情感教育的原则 | 第27-36页 |
·忧郁的美感性原则 | 第27-29页 |
·崇高的情感性原则 | 第29-31页 |
·深刻的个体性原则 | 第31-34页 |
·间接的形象性原则 | 第34-36页 |
4. 悲剧情感教育的方式及途径 | 第36-44页 |
·创设情境,感受悲剧情感的氛围美 | 第36-38页 |
·阅读文本,感受悲情作品的意境美 | 第38-39页 |
·分析形象,感受悲剧主体的人格美 | 第39-41页 |
·反复吟诵,感受文学语言的情韵美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