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无形资产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第6-7页 |
1.2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研究的紧迫性 | 第7-9页 |
1.2.1 是高等学校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7-8页 |
1.2.2 是高等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需要 | 第8页 |
1.2.3 是高等学校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 | 第8页 |
1.2.4 是高等学校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 第8-9页 |
1.2.5 是唤醒高等学校无形资产意识的需要 | 第9页 |
1.2.6 是完善无形资产理论体系的需要 | 第9页 |
1.3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无形资产概述 | 第11-16页 |
2.1 无形资产的概念 | 第11-12页 |
2.2 无形资产的组成要素 | 第12-14页 |
2.2.1 知识产权 | 第12-13页 |
2.2.2 技术秘密与经营秘密 | 第13页 |
2.2.3 特许经营权 | 第13页 |
2.2.4 商誉 | 第13-14页 |
2.3 无形资产特征 | 第14-16页 |
第三章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基本理论 | 第16-23页 |
3.1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类型 | 第16-20页 |
3.1.1 声誉类无形资产 | 第16-17页 |
3.1.2 技术类无形资产 | 第17-18页 |
3.1.3 标识类无形资产 | 第18-19页 |
3.1.4 作品类无形资产 | 第19页 |
3.1.5 信息类无形资产 | 第19-20页 |
3.2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特点 | 第20-23页 |
3.2.1 无限增值性 | 第20页 |
3.2.2 中心辐射性 | 第20-21页 |
3.2.3 高科技性 | 第21-22页 |
3.2.4 其他特性 | 第22-23页 |
第四章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4.1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 | 第23-24页 |
4.1.1 学校管理层对无形资产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 | 第23页 |
4.1.2 由无形资产的复杂性及自身特点所决定,无形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 第23页 |
4.1.3 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 | 第23-24页 |
4.1.4 缺乏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 | 第24页 |
4.2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4.2.1 名牌意识不强,对声誉重视不够 | 第24-25页 |
4.2.2 技术资源频频流失 | 第25-31页 |
第五章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策略 | 第31-50页 |
5.1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保护 | 第31-35页 |
5.1.1 宣传无形资产知识,唤醒高等学校无形资产意识 | 第31页 |
5.1.2 建立、健全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职能体系 | 第31-32页 |
5.1.3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人员配备 | 第32页 |
5.1.4 制订、完善高等学校形资产管理规章 | 第32-35页 |
5.1.5 用法律武器保护无形资产价值 | 第35页 |
5.2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开发 | 第35-48页 |
5.2.1 树立名牌形象增强高等学校名誉 | 第35-39页 |
5.2.2 技术类无形资产的经营问题——科技成果转化 | 第39-46页 |
5.2.3 培养创新人才,增加高等学校无形资产发展后劲 | 第46-48页 |
5.3 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方法探索 | 第48-50页 |
5.3.1 确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操作标准 | 第48页 |
5.3.2 加快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 第48页 |
5.3.3 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方法采用注册制 | 第48-49页 |
5.3.4 使用信息技术记录、跟踪、监控无形资产的运行 | 第49页 |
5.3.5 无形资产的奖惩要有可操作的措施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