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论文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光电测量系统与中央控制站 | 第11-12页 |
·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实时控制 | 第12-13页 |
·目标交会定位方法 | 第13页 |
·本人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光电测量系统及中央控制站 | 第16-25页 |
·光电经纬仪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光电测量系统 | 第17-18页 |
·中央控制站简介 | 第18-21页 |
·主要功能 | 第18-19页 |
·系统组成 | 第19-21页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21页 |
·实时引导控制分系统 | 第21-23页 |
·本章小节 | 第23-25页 |
第三章 Windows操作系统结构及核心模式驱动程序 | 第25-35页 |
·Windows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应用程序、用户模式驱动程序和核心模式驱动程序 | 第26-27页 |
·WDM & NT SYS | 第27-28页 |
·核心模式驱动程序组成 | 第28-34页 |
·必须被实现的标准接口例程 | 第29-30页 |
·可选的标准接口例程 | 第30-34页 |
·开发环境及工具 | 第34页 |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实时控制软件系统设计 | 第35-44页 |
·功能定义 | 第35页 |
·数据接口 | 第35-37页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37-39页 |
·实时性需求分析 | 第39-40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40-42页 |
·智能数据收发卡驱动程序设计 | 第42页 |
·实时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 第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用核心模式驱动程序实现实时控制和处理 | 第44-61页 |
·实时中断响应及硬件资源访问 | 第44-51页 |
·PCI硬件资源的查找及转换 | 第44-47页 |
·中断响应 | 第47-50页 |
·实验仿真 | 第50-51页 |
·实时网络通讯 | 第51-57页 |
·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网络结构 | 第51-53页 |
·核心层网络通信技术解决方案 | 第53页 |
·用 DDK开发 TDI客户程序 | 第53-57页 |
·仿真测试结果 | 第57页 |
·实时数据处理 | 第57-60页 |
·线程优先级 | 第58-59页 |
·实时优先级 | 第59-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目标定位流程及交会定位算法 | 第61-97页 |
·目标交会定位流程 | 第61-64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61页 |
·交会定位 | 第61-63页 |
·实时选优 | 第63-64页 |
·光电经纬仪的坐标转换 | 第64-69页 |
·光电经纬仪的坐标系统 | 第65页 |
·大地坐标系转换到发射坐标系 | 第65-67页 |
·测站坐标系转换到发射坐标系 | 第67-69页 |
·传统的经纬仪交汇算法及误差分析 | 第69-79页 |
·经纬仪共面交汇法 | 第69-70页 |
·水平投影法—“L”公式 | 第70-72页 |
·垂直投影法—“K”公式 | 第72-74页 |
·异面直线最短距离交汇法 | 第74-77页 |
·经纬仪交汇误差分析 | 第77-79页 |
·角度-距离联合定位 | 第79-82页 |
·定位模型 | 第79-81页 |
·误差分析 | 第81-82页 |
·距离交会定位 | 第82-96页 |
·算法模型 | 第82-87页 |
·误差分析 | 第87-89页 |
·最优交汇点分析 | 第89-94页 |
·数据仿真试验 | 第94-96页 |
·本章小节 | 第96-97页 |
结束语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个人简介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