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锌的活化、吸收及转运机制研究

第一部 分文献综述第1-31页
 第一章 超积累植物活化、吸收重金属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第13-23页
   ·引言第13页
   ·超积累植物对根际土壤重金属的活化第13-16页
     ·分泌质子酸化根际环境第14页
     ·分泌特殊有机物络合重金属或酸化根际环境第14-15页
     ·分泌植物螯合肽第15页
     ·还原酶的作用第15页
     ·根际微生物的作用第15-16页
   ·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生理特性第16-20页
     ·重金属根系跨膜运输及区室化第16-18页
     ·重金属在木质部运输第18-19页
     ·重金属在叶细胞中运输及分室化第19-20页
   ·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第20-22页
   ·研究展望第22-23页
 第二章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第23-31页
   ·引言第23页
   ·根系分泌物种类和组成第23-24页
   ·影响根系分泌的因素第24-26页
     ·根系部位和植物种类第24页
     ·养分胁迫第24-25页
     ·金属胁迫第25页
     ·根际环境条件第25-26页
     ·土壤微生物第26页
   ·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第26-30页
     ·根系分泌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第26-28页
       ·根系分泌物对根际重金属的固定化第26-27页
       ·根系分泌物对根际重金属的活化第27-28页
     ·根系分泌物在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第28-30页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直接降解第28-29页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间接影响第29-30页
   ·研究展望第30-31页
第二部 分试验研究第31-105页
 第三章 东南景天根系形态特征与铅、锌积累的关系第31-41页
   ·引言第31-32页
   ·材料与方法第32页
     ·试验材料第32页
     ·营养液培养第32页
     ·测定方法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铅、锌处理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第32-33页
     ·铅、锌处理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形态的影响第33-35页
       ·对根系长度的影响第33-34页
       ·对根系表面积的影响第34-35页
       ·对根系直径的影响第35页
       ·对根系体积的影响第35页
       ·对侧根生长的影响第35页
     ·铅、锌处理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活力的影响第35-37页
     ·铅、锌处理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组织中铅锌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铅、锌处理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组织中铅锌积累量的影响第38页
   ·讨论第38-41页
 第四章 东南景天根系生理特性与锌超积累的关系第41-50页
   ·引言第41-42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试验材料第42页
     ·营养液培养第42页
     ·测定方法第42-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东南景天生物量的变化第43-44页
     ·根系活力的变化第44-45页
     ·根系膜透性的变化第45页
     ·根系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45-46页
     ·根系SOD酶活性的变化第46页
     ·根系脯氨酸的变化第46-48页
     ·东南景天的锌积累量变化第48页
   ·讨论第48-50页
 第五章 东南景天对根圈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第50-57页
   ·引言第50-5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试验材料第51页
     ·盆栽试验第51页
     ·测定方法第51-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东南景天根际微环境的变化第53-54页
     ·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特点第54页
     ·东南景天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第54-55页
     ·东南景天根际土壤锌铅的形态变化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第六章 东南景天根际重金属的活化机制第57-66页
   ·引言第57-58页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东南景天根际土壤锌铅的有效性变化第58页
     ·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锌铅的提取能力第58页
     ·东南景天根际土壤DOM对锌吸附的影响第58-59页
       ·水溶性有机质的制备第58-59页
       ·锌的吸附试验第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65页
     ·东南景天对根际土壤中锌铅的有效性的影响第59-60页
     ·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对矿山土壤中锌铅的提取能力第60-62页
     ·东南景天根际土壤DOM对锌的吸附的影响第62-65页
   ·结论第65-66页
 第七章 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有机酸组成特点与锌超积累的关系第66-77页
   ·引言第66-67页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试验材料第67页
     ·营养液培养第67-68页
       ·不同锌浓度对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第67页
       ·不同铅浓度对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第67页
       ·铅锌复合对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第67-68页
       ·不同胁迫时间对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第68页
     ·测定方法第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75页
     ·不同锌浓度对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第68-69页
     ·不同铅浓度对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第69-72页
     ·不同铅浓度对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第72页
     ·不同胁迫时间对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第72-75页
   ·讨论第75-77页
 第八章 东南景天根系锌吸收及向地上部转运的生理特征第77-87页
   ·引言第77-78页
   ·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植物材料第78页
     ·同位素实验第78-80页
       ·~(65)Zn~(2+)从根系的解吸过程第78页
       ·~(65)Zn~(2+)在根系细胞壁的积累第78-79页
       ·~(65)Zn~(2+)在根系细胞壁积累的浓度动力学第79页
       ·~(65)Zn~(2+)在东南景天体内积累的短时间动力学第79页
       ·~(65)Zn~(2+)在东南景天体内积累的长时间动力学第79页
       ·东南景天~(65)Zn~(2+)吸收浓度动力学第79-80页
   ·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65)Zn~(2+)从根系的解吸过程第80页
     ·~(65)Zn~(2+)在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细胞壁的积累第80-81页
     ·~(65)Zn~(Z+)在根系细胞壁积累的浓度动力学第81页
     ·~(65)Zn~(2+)在东南景天体内积累的短时间动力学第81-83页
     ·~(65)Zn~(2+)在东南景天体内积累的长时间动力学第83页
     ·东南景天~(65)Zn~(2+)吸收浓度动力学第83-84页
   ·讨论第84-87页
     ·~(65)Zn~(2+)进入东南景天的共质体第84-85页
     ·东南景天体内Zn~(2+)转运特点第85-87页
 第九章 东南景天根系~(65)Zn~(2+)的区隔化及~(65)Zn~(2+)在叶片中的吸收第87-100页
   ·引言第87-88页
   ·材料与方法第88-91页
     ·植物材料第88页
     ·~(65)Zn~(2+)在根系的区隔化第88-89页
       ·短时间外流通量研究第88页
       ·长时间外流通量研究第88-89页
     ·有机酸和氨基酸分析第89页
     ·锌在叶片中的吸收第89-90页
     ·~(65)Zn~(2+)在叶片原生质体的吸收第90-91页
       ·原生质体的分离第90页
       ·原生质体的~(65)Zn~(2+)吸收第90-91页
   ·结果与分析第91-97页
     ·~(65)Zn~(2+)在根系的区隔化第91-93页
     ·~(65)Zn~(2+)在叶片中的吸收第93-94页
     ·东南景天体内有机酸和可溶性氨基酸的含量第94-96页
     ·~(65)Zn~(2+)在叶片原生质体的吸收第96-97页
   ·讨论第97-100页
 第十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第100-105页
   ·东南景天根系形态及生理特点与超积累的关系第100页
   ·东南景天根系分泌物的组成特点第100-101页
   ·东南景天对根圈土壤重金属的活化机制第101-102页
   ·锌在东南景天体内的吸收转运特点第102-105页
英文摘要第105-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2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东部江达构造带演化与成矿
下一篇:上海高等学校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