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第一部分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之成员权的基础理论 | 第7-15页 |
一、 成员权的含义与产生基础 | 第7-8页 |
(一) 成员权的含义 | 第7页 |
(二) 成员权的产生基础 | 第7-8页 |
二、 成员权的性质与特征 | 第8-10页 |
(一) 成员权的性质 | 第8-9页 |
(二) 成员权的特征 | 第9-10页 |
三、 成员权的内容 | 第10-14页 |
(一) 成员权人的权利 | 第10-12页 |
(二) 成员权人的义务 | 第12-14页 |
四、 成员权的取得与消灭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成员权的行使 | 第15-38页 |
一、 成员权的行使原则 | 第15-17页 |
(一) 全部参与原则 | 第15页 |
(二) 多数原则 | 第15-16页 |
(三) 代表原则 | 第16页 |
(四) 合理原则 | 第16页 |
(五) 分权原则 | 第16-17页 |
二、 成员权的行使方式 | 第17-34页 |
(一) 成员权人行使方式的选择 | 第17-18页 |
(二) 成员权人管理团体 | 第18-23页 |
(三) 成员权人自治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运行 | 第23-34页 |
三、 成员权人的管理公约 | 第34-38页 |
(一) 管理公约的性质 | 第34-35页 |
(二) 管理公约的一般内容 | 第35-36页 |
(三) 管理公约的效力 | 第36-37页 |
(四) 违反管理公约时的救济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我国相关立法规定及其完善 | 第38-43页 |
一、 我国现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行使的立法规定及分析 | 第38-40页 |
(一) 相关立法的内容 | 第38页 |
(二) 分析结论 | 第38-40页 |
二、 对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行使架构的建议 | 第40-43页 |
(一) 充分保障成员权人的自治管理权 | 第40页 |
(二) 建立、健全自治管理机构体系 | 第40-42页 |
(三) 强化公约的效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