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板论文

现浇钢筋混凝土无梁空心板工作性能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概述第8-9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简介第9-11页
     ·起源第9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的优点以及经济技术比较第9-10页
     ·实际工程应用第10-11页
   ·现浇混凝土无梁空心楼盖研究现状第1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无梁空心板试验第13-21页
   ·试验目的第13页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第13-17页
     ·试件的设计第13-16页
     ·试件的材料性能与制作过程第16-17页
   ·试验概况第17-21页
     ·测点布置第17-18页
     ·加载装置第18-19页
     ·加载制度第19-21页
第三章 无梁空心板静载试验数据整理第21-31页
   ·试验现象描述第21-24页
     ·未裂阶段第21页
     ·裂缝阶段第21-22页
     ·破坏阶段第22-24页
   ·变形第24-26页
     ·竖向挠度第24-25页
     ·水平位移第25-26页
   ·内力分布第26-31页
     ·跨中板带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应变分布第26-28页
     ·柱上板带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应变分布第28-29页
     ·钢筋应变第29-31页
第四章 无梁空心板有限元程序分析第31-41页
   ·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原理第31-35页
     ·分离式模型第31页
     ·Solid65单元第31-33页
     ·Link8单元第33-34页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34-35页
     ·求解策略与收敛准则第35页
   ·混凝土模型第35-37页
     ·ANSYS有限元模型的简化第35-36页
     ·有限元模型第36-37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第37-41页
     ·弹性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第37页
     ·无梁空心板开裂后的应力分布第37-40页
     ·极限承载力与裂缝分布第40-41页
第五章 无梁空心板的弹性理论分析第41-76页
   ·经典弹性分析理论第41-51页
     ·概述第41-42页
     ·物理方程与几何方程第42-43页
     ·平衡方程第43-44页
     ·X方向抗弯刚度D第44页
     ·Y方向抗弯刚度D第44-47页
     ·两方向抗弯刚度比第47-49页
     ·两方向抗弯刚度的修正第49-51页
     ·折算刚度D第51页
     ·求解第51页
   ·无梁楼板实用设计法--等代框架法第51-66页
     ·等代框架法简介第51-52页
     ·无梁空心板等代框架的确定第52-54页
     ·无梁空心板内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第54-61页
     ·中间板格的内力分布公式第61-65页
     ·求解第65-66页
   ·无梁空心板的挠度计算第66-76页
     ·无梁空心楼板弹性状态下的竖向挠度的影响因素第66-70页
     ·按弹性理论的挠度计算第70-73页
     ·考虑各向异性的挠度公式的修正第73-75页
     ·无梁空心板的挠度的求解第75-76页
第六章 无梁空心板的弹塑性理论分析第76-85页
   ·抗裂度计算第76-80页
     ·平行于管轴方向第76-78页
     ·垂直于管轴方向第78-79页
     ·抗裂度验算第79-80页
   ·短期挠度计算第80-82页
     ·短期刚度计算公式第80页
     ·按弹塑性理论的挠度计算第80-81页
     ·挠度验算第81-82页
   ·极限承载力第82-85页
     ·塑性铰线法概述第82-83页
     ·塑性铰线法在无梁空心板中的应用第83页
     ·极限承载力验算第83-85页
全文总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88-89页
致  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
下一篇:机(舰)载目标真值测量设备伺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