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一、 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与教育研究方法论 | 第6-26页 |
(一) 教育研究主体性的概念及教育研究主体性问题的形成 | 第6-15页 |
(二) 教育研究主体性问题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地位 | 第15-26页 |
二、 教育研究主体性理论的形成:哲学方法论中的觉醒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渗透 | 第26-82页 |
(一) 近代西方哲学主客二元分离倾向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影响 | 第27-33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性”人的本质观与“主客体统一”方法论 | 第33-40页 |
(三) 新康德主义的“主客体统一”和“历史科学”的观点及其方法论启示 | 第40-48页 |
(四) “生命哲学”与“哲学诠释学”中的研究主体性思想 | 第48-59页 |
(五) “文化教育学”与“教育人类学”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实践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影响 | 第59-82页 |
三、 教育研究主体性与教育研究过程 | 第82-110页 |
(一) 教育研究过程是教育研究主体教育理念的表达和文化创造过程的展开 | 第82-88页 |
(二) 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主体创造性地多种形式把握教育理论和教育问题的活动 | 第88-110页 |
四、 教育研究的主体性与教育理论的多元化 | 第110-134页 |
(一) 教育主体与教育研究主体的教育观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关系 | 第111-115页 |
(二) 20世纪80年代的价值概念及其局限 | 第115-117页 |
(三) 价值论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应用的滞后性 | 第117-125页 |
(四) 教育价值观的多样性规约的教育研究的多重视角和教育理论多元化存在 | 第125-134页 |
结语: 主体赋予--研究的人文科学方法论的基石 | 第134-13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6-141页 |
后记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