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SCARA平面关节式装配机器人设计与精度分析

第一章 绪论第1-16页
   ·引言第6页
   ·装配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第6-8页
     ·装配机器人现状第7-8页
     ·装配机器人发展趋势第8页
   ·装配机器人关键技术第8-11页
     ·操作机的机构设计与传动技术第9页
     ·机器人计算机控制技术第9-10页
     ·检测传感技术第10-11页
     ·图形仿真技术第11页
     ·柔顺手腕第11页
   ·装配机器人发展中涉及的配套设备技术第11-14页
     ·机器人本身及配套硬件的扩展:第12页
     ·应用装配机器人对产品设计提出新的要求第12页
     ·供料系统工装夹具与辅助机械第12-13页
     ·机器人装配生产线的安装规划第13页
     ·装配机器人的适用场合第13-14页
   ·课题及完成的工作第14页
   ·论文结构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SCARA装配机器人机械本体设计第16-23页
   ·装配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第16-17页
     ·环保压缩机生产线装配机器人功能需求分析第16-17页
     ·SCARA装配机器人外形尺寸与工作空间第17页
   ·机械结构方案设计第17-18页
   ·关节一(大臂)机械结构设计第18-19页
   ·关节二(小臂)机械结构设计第19-20页
   ·三四关节机械结构设计第20-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通用机器人位姿误差建模第23-33页
   ·引言第23页
   ·通用机器人位姿描述第23-25页
   ·机构精度通用算法在机器人位姿误差中的应用第25-27页
   ·通用机器人位姿误差模型第27-31页
     ·机构通用精度模型与机器人位姿误差模型的联系第27-28页
     ·机器人位姿误差模型的建立第28-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机器人关节间隙对运动学参数影响第33-43页
   ·关节间隙对关节运动学参数影响第33-34页
   ·关节间隙与运动学参数误差的推导第34-42页
     ·移动偏差Δx_i的转换第34-35页
     ·移动偏差Δy_i的转换第35-36页
     ·移动偏差Δz_i的转换第36页
     ·y_iz_i平面内倾斜Δ_i的转换第36-38页
     ·y_ix_i平面内倾斜Δη_i的转换第38-41页
     ·综合影响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误差标定和补偿及公差优化第43-55页
   ·引言第43页
   ·通用机器人位姿误差标定模型第43-46页
   ·距离误差标定模型第46-50页
   ·机器人运动参数误差的补偿第50-51页
     ·误差直接修正法第50页
     ·误差补偿法第50-51页
   ·机器人结构参数的最优公差及关节最佳运动误差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SCARA装配机器人精度分析与综合第55-74页
   ·SCARA装配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第55-57页
     ·SCARA装配机器人运动学正解第55-56页
     ·SCARA装配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第56-57页
   ·各关节运动学参数误差显著性仿真分析第57-60页
     ·单点误差显著性分析第57-59页
     ·曲线上多点误差显著性分析第59-60页
   ·运动学参数误差与末端位姿误差比例关系第60-62页
   ·运动学参数公差的优化分配第62-65页
   ·位姿误差标定和补偿第65-67页
     ·直接修正法仿真分析第65-66页
     ·误差补偿法仿真分析第66-67页
   ·位置误差分布规律统计第67-70页
   ·仿真程序设计第70-72页
     ·程序模块定义第70-71页
     ·程序数据类定义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全文总结第74-76页
   ·后期研究方向第76-77页
附录一 术语解释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冰雪覆盖条件下户外绝缘子绝缘性能研究
下一篇:藏南白垩系沉积地质与上白垩统海相红层--大洋富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