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

计算机控制宽频带可调谐激光器的研制

论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第一章 发展动态及研究意义第7-1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发展动态第7-9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章 理论研究第10-25页
 第一节 光参量效应概述第10-11页
 第二节 光参量过程的工作特性第11-21页
  2.1 理论简介第11页
  2.2 二阶非线性相互作用耦合波方程的普遍计算方法第11-16页
  2.3 光参量振荡耦合波方程通解第16-18页
  2.4 光参量增益分析第18-20页
  2.5 耦合波方程的数值求解第20-21页
 第三节 非线性晶体第21-25页
  3.1 非线性光学材料概述第21页
  3.2 晶体的选择第21-22页
  3.3 晶体的评价第22页
  3.4 晶体的使用第22页
  3.5 非线性晶体BBO第22-25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25-43页
 第一节 系统组建第25-28页
  1.1 光学系统的组建第25-26页
  1.2 调谐驱动系统的组建第26-27页
  1.3 微机测控系统的组建第27-28页
 第二节 光学系统的研究内容第28-34页
  2.1 光参量振荡器的频率调谐第28页
  2.2 晶体长度对能量转换效率的贡献第28页
  2.3 泵浦光能量对能量转换频道的影响第28页
  2.4 参量光波长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第28-30页
  2.5 位相失配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第30页
  2.6 非线性晶体的高增益系数对参量光线宽的影响第30页
  2.7 泵浦光自身线宽对信号光线宽对信号光线宽的影响第30-32页
  2.8 泵浦光偏轴泵浦时对信号光线宽的影响第32页
  2.9 参量光输出功率及稳定性第32-33页
  2.10 泵浦光的空间截面均匀性对转换效率的影响第33页
  2.11 提高能量/功率转换效率的根本途径第33-34页
 第三节 小型化光学机械系统的设计第34-36页
  3.1 光学零件的固紧及其结构第34页
  3.2 滑动螺旋结构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第34-35页
  3.3 锁紧结构第35-36页
 第四节 微机测控系统的开发第36-39页
  4.1 微机数据采集技术第36-37页
  4.2 光学测控软件的设计第37-39页
 第五节 研制成果第39-43页
  5.1 Ⅰ型(小型化/紧凑型)第39页
  5.2 Ⅱ型(一体化)样机第39-40页
  附: 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说明第40-43页
第四章 专题探讨及方案设计第43页
专题一 泵浦源的研究第43-48页
 1.1 激光束质量评价标准第43-44页
 1.2 激光束参数测量方法第44-45页
 1.3 激光光束质量测量系统第45-46页
 1.4 激光束质量测量系统的具体应用第46-48页
专题二 几种光参量振荡器的设计方案第48-49页
专题三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泵浦参量系统,实现宽带可调谐激光输出的设想第49-51页
附录1 主要参考文献第51-52页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文章第52-53页
附录3 主要仪器设备第53-54页
附录4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人脸的口型合成研究
下一篇:WINDOWS图形界面的压缩与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