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电力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电力企业发展以及现代大学功能的扩展 | 第9-10页 |
·电力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电力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第11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15-29页 |
·人力资本管理理论 | 第15-19页 |
·人力资本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源的人力资本特征分析 | 第18-19页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9-22页 |
·战略管理概念及主要观点 | 第19-21页 |
·互动战略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 第22-29页 |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体系及特性 | 第22-24页 |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 | 第24-27页 |
·我国当代大学的人才培养观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电力企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 | 第29-41页 |
·电力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需求调查 | 第29-34页 |
·调查思路 | 第30页 |
·调查过程 | 第30-31页 |
·调查结果 | 第31-34页 |
·电力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 第34-39页 |
·调查思路 | 第34-35页 |
·调查过程 | 第35页 |
·调查结果 | 第35-39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面向电力企业技能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 第41-55页 |
·目前电力企业人才培养三种典型模式案例剖析 | 第41-46页 |
·企业自主培养模式 | 第41-42页 |
·委托培养模式 | 第42-43页 |
·“订单+联合”培养模式 | 第43-46页 |
·面向电力企业人才需求的学生培养模式 | 第46-55页 |
·培养目标 | 第47-48页 |
·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 | 第48-49页 |
·教学设计(以能力为根本) | 第49-50页 |
·课程体系(以实践为龙头) | 第50-52页 |
·培养途径(校企互动) | 第52-53页 |
·教师队伍(双师型) | 第53-54页 |
·加强继续工程教育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应用分析及建议 | 第55-68页 |
·电力工程学院面对的行业和人才市场需求 | 第55-58页 |
·电力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 第55页 |
·电力学院面对的行业和办学优势 | 第55-58页 |
·电力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分析 | 第58-66页 |
·培养目标 | 第58页 |
·办学模式 | 第58-62页 |
·办学效果 | 第62-66页 |
·电力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建议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8-69页 |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附录 1 | 第77-79页 |
附录 2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