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写作背景 | 第9-14页 |
·现代技术理性的片面发展 | 第9-12页 |
·技术理性的片面化发展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 第12-14页 |
·写作意义 | 第14-16页 |
·技术合理性问题受到国内外理论界普遍关注 | 第14-15页 |
·和谐社会是现今中国的热点问题 | 第15-16页 |
·技术合理性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 | 第16-20页 |
·和谐社会为技术合理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探讨空间 | 第16-17页 |
·技术合理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7-20页 |
2 技术合理性的探讨 | 第20-33页 |
·对技术异化及绝对技术理性的反思 | 第20-22页 |
·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 第20-21页 |
·技术合理性的提出 | 第21-22页 |
·对技术异化现代根源的探讨 | 第22-27页 |
·人的本质的异化 | 第22-24页 |
·技术自身逻辑的日趋复杂 | 第24-25页 |
·技术的价值二重性更加明显 | 第25-26页 |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出现的新矛盾 | 第26-27页 |
·技术合理性的实质 | 第27-33页 |
·技术合理性是在对技术理性片面发展的批判的基础上,对技术理性的重建 | 第27-28页 |
·技术合理性是对人类技术实践的评价、约束和规范 | 第28-29页 |
·人的目的是对象之合理性的根据 | 第29-30页 |
·技术合理性是合主体的目的性与合客体的规律性的统一 | 第30-31页 |
·技术合理性是合价值性与合工具性的统一 | 第31-33页 |
3 构建和谐社会为技术合理性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 第33-44页 |
·和谐发展理念的内涵 | 第33-37页 |
·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 第33-34页 |
·和谐思想的现代意蕴——"和谐发展" | 第34-36页 |
·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为基础 | 第36-37页 |
·和谐社会体现了技术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实现的内在统一 | 第37-40页 |
·技术合理性问题的核心——技术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失衡与扶正 | 第37-38页 |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对绝对技术理性的调适 | 第38-40页 |
·新视野下技术合理性的探讨 | 第40-44页 |
·和谐的技术价值负荷 | 第40-42页 |
·和谐的技术自然观 | 第42-44页 |
4 把握技术合理性,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44-57页 |
·合理的技术理性批判与建构意识 | 第44-47页 |
·辨证地看待技术困境 | 第44-46页 |
·以技术合理性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46-47页 |
·和谐社会下技术合理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7-50页 |
·公正与效率统一原则 | 第47-48页 |
·公众利益优先原则 | 第48-49页 |
·以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作为评价技术合理性的根本标准 | 第49-50页 |
·技术合理性的实现和作用途径 | 第50-57页 |
·谋求技术合理性,吻合于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 | 第50-51页 |
·强化技术合理性,依托于政府职能和法律作用 | 第51-52页 |
·崇尚技术合理性,规范科研活动 | 第52-53页 |
·注重技术合理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第53页 |
·体现技术合理性,促进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新矛盾的解决 | 第53-54页 |
·依托技术合理性,加快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 第54-55页 |
·立足技术合理性,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 第55-5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