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已有研究成果概述 | 第9-10页 |
(二) 对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12-13页 |
五、研究的局限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 | 第14-23页 |
一、相关概念的解释与界定 | 第14-20页 |
(一) 民办高校 | 第14-16页 |
(二) 民办高校教师 | 第16-17页 |
(三) 激励 | 第17-18页 |
(四) 激励机制 | 第18-19页 |
(五) 激励的作用 | 第19-20页 |
二、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一)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0页 |
(二) 双因素理论 | 第20页 |
(三) 期望理论 | 第20-21页 |
(四) 成就动机理论 | 第21页 |
(五) 公平理论 | 第21页 |
(六) 挫折理论 | 第21页 |
(七) 强化理论 | 第21-22页 |
(八) 自我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 | 第23-31页 |
一、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取得的成效 | 第23-24页 |
(一) 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第23页 |
(二) 建立了具有激励效果的薪酬激励体系 | 第23页 |
(三) 民办高校门槛较低给了年轻人施展才华的机会 | 第23-24页 |
(四) 教师实行聘任制调动了民办高校教师的积极性 | 第24页 |
(五) 深化了民办高校校内分配制度改革 | 第24页 |
(六)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改善 | 第24页 |
二、民办高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4-31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二) 成因的分析 | 第27-29页 |
(三) 造成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四部分 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师激励机制 | 第31-37页 |
一、构建的必要性及遵循的原则 | 第31-33页 |
(一) 建构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二) 遵循的原则 | 第32-33页 |
二、建立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 | 第33-34页 |
(一) 以政府宏观指导为主的激励机制的选择 | 第33页 |
(二) 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 第33-34页 |
三、兼顾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 | 第34-37页 |
(一) 加大物质方面的奖励 | 第34-35页 |
(二) 重视精神层面的激励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