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审前程序中公诉权的基本内容及其受制的表象分析 | 第9-14页 |
·我国审前程序中公诉权的概念、权能及特点 | 第9-10页 |
·公诉权的概念 | 第9页 |
·审前程序中公诉权的权能 | 第9页 |
·审前程序中公诉权的特点 | 第9-10页 |
·审前程序中公诉权受制的几起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 第10-13页 |
·案例一:唐某诈骗、赌博案 | 第11-12页 |
·案例二:李某、龙某危险物品肇事案 | 第12页 |
·案例三:付某抢劫案 | 第12-13页 |
·审前程序中公诉权受制的表象分析 | 第13-14页 |
第2章 审前程序中公诉权受制与我国现行检警关系之关联 | 第14-22页 |
·我国检警关系之现状 | 第14-15页 |
·分工负责 | 第14页 |
·相互配合 | 第14-15页 |
·相互制约 | 第15页 |
·我国检警关系之特点 | 第15-18页 |
·机构上检警分立,职能上检警分离 | 第15-16页 |
·公安机关主导侦控环节 | 第16-17页 |
·检警制约的双向性及检察监督乏力 | 第17-18页 |
·审前程序中公诉权受制与我国现行检警关系之关联 | 第18-22页 |
·职能上的检警分离导致公诉权受制 | 第18-19页 |
·侦控环节的“权责错位”导致公诉权受制 | 第19-20页 |
·检察监督乏力导致公诉权受制 | 第20-22页 |
第3章 国外检警关系模式考察 | 第22-27页 |
·检警关系模式的分类 | 第22页 |
·分立型检警关系模式 | 第22-24页 |
·分立型检警关系模式概述 | 第22-23页 |
·现行分立型检警关系模式简介 | 第23页 |
·分立型检警关系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给合型检警关系模式 | 第24-26页 |
·结合型检警关系模式概述 | 第24页 |
·现行结合型检警关系模式简介 | 第24-25页 |
·结合型检警关系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两种检警关系模式的相互融合及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第4章 我国检警关系之完善 | 第27-33页 |
·完善我国检警关系应贯彻的“三项原则” | 第27-29页 |
·职能上检警一体原则 | 第27-28页 |
·检察主导侦查原则 | 第28-29页 |
·检察监督控制实效性原则 | 第29页 |
·完善我国检警关系的近期举措:实行检察引导侦查 | 第29-31页 |
·建立岗位交流制度 | 第30页 |
·建立业务培训制度 | 第30页 |
·完善提前介入制度 | 第30页 |
·改进补充侦查制度 | 第30-31页 |
·建立跟庭评议制度 | 第31页 |
·完善我国检警关系的远期目标:实现职能上的检警一体化 | 第31-33页 |
·保持机构上的检警分立 | 第31页 |
·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指示、指挥权 | 第31-32页 |
·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惩戒和罢免权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