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诉讼送达方式的改革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中送达方式的地位及价值取向第9-13页
   ·送达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第9页
   ·民事送达的价值取向第9-13页
     ·程序保障价值第10-11页
     ·效率价值第11页
     ·效益价值第11-12页
     ·合理平衡送达制度的价值第12-13页
第二章 现行送达方式的缺陷及成因分析第13-21页
   ·某基层法院民事送达状况考察第13-15页
     ·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第13页
     ·送达情况的数据统计第13-14页
     ·典型案例评析第14-15页
   ·送达方式存在的缺陷第15-18页
     ·直接送达第15-16页
     ·留置送达第16页
     ·邮寄送达第16-17页
     ·公告送达第17-18页
   ·现行送达方式缺陷形成的原因第18-21页
     ·社会变迁,立法背景发生变化第18-19页
     ·立法指导思想的偏误导致送达行为模式的超职权化第19页
     ·职能部门不协调,信息互通机制不健全第19-20页
     ·社会诚信度不高第20-21页
第三章 域外送达方式的比较分析第21-27页
   ·美国第21-22页
   ·英国第22-23页
   ·德国第23-24页
   ·法国第24-25页
   ·小结第25-27页
第四章 民事诉讼中送达方式的改革和完善第27-35页
   ·转变立法理念,扩大送达主体范围第27-29页
     ·明确送达目的第27页
     ·转变立法理念第27-28页
     ·扩大送达主体范围第28-29页
   ·完善对现行送达方式的立法第29-32页
     ·制定恶意逃避送达的法律责任第29页
     ·修改并完善留置送达的法律规定第29-30页
     ·完善邮寄送达的法律规定第30-31页
     ·完善公告送达的法律规定第31-32页
   ·增加送达方式第32-34页
     ·电话通知第32页
     ·传真方式送达第32-33页
     ·电子送达第33页
     ·传话送达第33-34页
   ·增强多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第34-35页
     ·与公安部门协作,共享人口信息资源第34页
     ·与通信部门协作,共享通讯资源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建构
下一篇:审前程序中公诉权受制视角下的检警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