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17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三、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2-17页 |
| 第一章 “社会资本”及其理论 | 第17-37页 |
|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 | 第17-26页 |
| 1. 概念的提出 | 第17-21页 |
| 2. 关于“社会资本”的几种定义 | 第21-24页 |
| 3. 社会资本的特性 | 第24-26页 |
| 二、社会资本的构成、类型与作用 | 第26-30页 |
| 1. 社会资本的构成 | 第26页 |
| 2. 社会资本的类型 | 第26-29页 |
| 3. 社会资本的作用 | 第29-30页 |
| 三、社会资本的理论简介 | 第30-37页 |
| 第二章 司法公信力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 第37-56页 |
| 一、司法与社会资本 | 第37-41页 |
| 1. 司法的涵义 | 第37-39页 |
| 2. 司法活动是社会资本的救济性生产 | 第39-41页 |
| 二、共同连带中的信任 | 第41-48页 |
| 1. “信任”与“公信力” | 第41-45页 |
| 2. 司法公信力的“信用—信任” | 第45-46页 |
| 3. 信任是社会资本和司法公信力的共同连带 | 第46-48页 |
| 三、作为社会资本的司法公信力 | 第48-56页 |
| 1. 司法公信力的属性与类型 | 第48-50页 |
| 2. 司法公信力的价值与评价标准 | 第50-53页 |
| 3. 司法公信力也是一种社会资本 | 第53-56页 |
| 第三章 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社会资本要素分析 | 第56-76页 |
| 一、社会资本五要素假设 | 第56-57页 |
| 二、社会认知的影响 | 第57-60页 |
| 1. 认知的影响 | 第57-59页 |
| 2. 期望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三、规范体系的影响 | 第60-65页 |
| 1. 法律规范的影响 | 第61-63页 |
| 2. 类法律规范的影响 | 第63-65页 |
| 四、关系向度的影响 | 第65-68页 |
| 1. 关于“关系向度” | 第65-66页 |
| 2. 中国社会的“关系差序” | 第66-68页 |
| 五、信从程度的影响 | 第68-71页 |
| 1. 司法的信任与权威 | 第69-71页 |
| 2. 对法官和裁决的信从 | 第71页 |
| 六、救济效率的影响 | 第71-76页 |
| 1. 司法救济的成本 | 第72-73页 |
| 2. 司法救济的效率 | 第73-76页 |
| 第四章 利用社会资本提升司法公信力 | 第76-107页 |
| 一、司法公正、权威与公共信用 | 第76-82页 |
| 1. “三个公正” | 第76-78页 |
| 2. 司法权威增进可信度 | 第78-80页 |
| 3. 职业化进程提高法官素质 | 第80-82页 |
| 二、优化社会资本,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 | 第82-94页 |
| 1. 司法效率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 | 第83-85页 |
| 2. 法律规范与类法律规范的整合 | 第85-90页 |
| 3. 改善司法体制结构 | 第90-92页 |
| 4. 挖掘关系资源的潜力 | 第92-94页 |
| 三、宏观层面:提升公众信任水平 | 第94-100页 |
| 1. 宣教的作用 | 第94-95页 |
| 2. 陪审与司法民主 | 第95-97页 |
| 3. 司法必须公开透明 | 第97-100页 |
| 四、微观层面:促进当事人的信从 | 第100-107页 |
| 1. 破除关系差序对司法信任的消解 | 第100-102页 |
| 2. 营造良好的诉讼氛围 | 第102-103页 |
| 3. 达到胜败皆服的效果 | 第103-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21页 |
| 后记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