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目标管理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目标管理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目标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4页 |
·目标管理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 | 第14-16页 |
·目标管理的运行程序 | 第16-17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设计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方法的实现途径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企业目标管理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 第19-33页 |
·目标体系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 第19-24页 |
·目标与战略脱节 | 第19-20页 |
·目标体系设计不系统 | 第20-21页 |
·目标缺乏科学合理性 | 第21-22页 |
·目标模糊难以衡量 | 第22-23页 |
·KPI 指标数量过多 | 第23页 |
·没有可行的行动方案 | 第23-24页 |
·目标制定过程缺少沟通与承诺环节 | 第24页 |
·目标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产生根源 | 第24-26页 |
·主观认识上的错位 | 第24-25页 |
·缺少有效目标的评价标准 | 第25页 |
·目标设计流程不规范 | 第25-26页 |
·没有掌握相关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 第26页 |
·目标管理绩效评价中的问题分析 | 第26-30页 |
·目标执行过程没有考核 | 第26页 |
·考核周期过长 | 第26-27页 |
·考核流于形式 | 第27-28页 |
·有考核无反馈或反馈不及时 | 第28页 |
·目标偏差不能及时有效纠正 | 第28-29页 |
·奖惩兑现不及时 | 第29页 |
·绩效考核未能与员工能力提升相结合 | 第29-30页 |
·目标管理绩效评价中的问题产生根源 | 第30-33页 |
·主观认识上的偏差 | 第30-31页 |
·评价标准不合理 | 第31页 |
·考核周期选择不合理 | 第31-32页 |
·绩效评价结果的低效运用 | 第32-33页 |
第3章 如何设计有效的目标 | 第33-56页 |
·明确有效目标的设计标准 | 第33-34页 |
·正确运用相关的工具 | 第34-40页 |
·利用BSC 承载战略目标 | 第34-35页 |
·利用鱼骨图分解战略目标 | 第35-37页 |
·利用KPI 提取关键指标 | 第37页 |
·构建企业指标库动态调整KPI 指标 | 第37-38页 |
·利用5W1H 制定行动方案 | 第38-39页 |
·利用SMART 原则检验目标 | 第39-40页 |
·如何制定系统合理的目标 | 第40-46页 |
·站在战略的高度 | 第41页 |
·站在客户的角度 | 第41-42页 |
·从业务流程出发 | 第42-44页 |
·与企业自身资源匹配 | 第44页 |
·有机结合岗位职责与个人能力 | 第44-46页 |
·如何制定清晰可考核的目标 | 第46-50页 |
·目标的量化 | 第46-47页 |
·目标的细化 | 第47-50页 |
·解决KPI 指标数量过多的方法 | 第50-52页 |
·制订可行的行动方案 | 第52-54页 |
·行动方案的制定 | 第52-54页 |
·行动方案的可行性检验 | 第54页 |
·规范目标体系的设定程序 | 第54-56页 |
第4章 如何有效进行绩效评价 | 第56-69页 |
·明确绩效评价的目的 | 第56-57页 |
·制订具体的绩效评价标准 | 第57-59页 |
·绩效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 第57-58页 |
·绩效评价标准的内容 | 第58-59页 |
·绩效评价标准的制订方法 | 第59页 |
·合理选择考核周期 | 第59-62页 |
·规范绩效评价程序 | 第62-63页 |
·有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 | 第63-69页 |
·及时反馈绩效结果 | 第63-64页 |
·及时纠正目标偏差 | 第64-66页 |
·重在员工能力提升 | 第66-68页 |
·及时奖惩兑现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69页 |
·研究中的不足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