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空间中帮助行为的刑法学思考

摘要第1-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网络空间中的共同违法犯罪行为及其特征第13-23页
 第一节 网络的特性、功能及其负面效应第13-16页
  一、网络的特性及功能第13-14页
  二、网络的负面效应第14-16页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的共同违法犯罪行为第16-23页
  一、虚拟空间对现有刑法及传统刑法理论之冲击第17-18页
  二、传统共犯行为的网络变异:网络中的共同违法犯罪行为第18-23页
第二章 网络帮助行为及其客观类型第23-33页
 第一节 网络帮助行为的概念及其性质第23-25页
  一、网络帮助行为的概念第23页
  二、网络帮助行为的性质界定第23-25页
 第二节 网络帮助行为的种类划分第25-26页
  一、网络帮助行为种类之多样性第25-26页
  二、本文的关注角度:网络帮助犯罪行为与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二元划分第26页
 第三节 网络帮助行为产生之原因第26-33页
  一、网络亚文化的影响第27-28页
  二、利益的驱动第28-29页
  三、行为人对传统道德和法律秩序的蔑视第29-30页
  四、社会公众的误导及被害人的消极纵容第30页
  五、现有法律手段调控乏力第30-33页
第三章 网络帮助犯罪行为的刑法考量第33-44页
 第一节 帮助犯与网络帮助犯第33-34页
  一、帮助犯的概念第33-34页
  二、网络帮助犯的概念与特征第34页
 第二节 网络帮助犯的成立条件第34-37页
  一、网络帮助犯成立的前提条件——网络实行犯的存在第35-36页
  二、网络帮助犯成立的主观要件——帮助故意第36-37页
  三、网络帮助犯成立的客观要件——帮助行为第37页
 第三节 网络帮助犯的特殊情形第37-44页
  一、"法不责众"问题的危害及其现实表现第38-41页
  二、"法不责众"的刑法制衡第41-44页
第四章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刑法规制第44-102页
 第一节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内涵、认定及其表现形式第45-62页
  一、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内涵第45-46页
  二、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认定第46-50页
  三、网络空间中帮助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第50-62页
 第二节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建议及其理论依据第62-74页
  一、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讨论前提:行为犯罪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第62-64页
  二、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本质属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第64-71页
  三、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入罪必要性:基于现代刑法特征的考察第71-74页
 第三节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具体考量第74-83页
  一、网络帮助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依据及其侵犯法益类型第74-77页
  二、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定性:对于网络帮助违法行为能否进行司法上的犯罪化?第77-83页
 第四节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域内外立法现状考察第83-102页
  一、他山之玉:域外有关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立法及其评析第84-93页
  二、现状观察:我国目前有关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立法现状第93-102页
第五章 网络空间中刑法角色的反思与重构第102-114页
 第一节 法律在建设网络秩序中的角色判断第102-107页
  一、网络应否专门立法的观点对立第103-104页
  二、网络立法的必要性第104-105页
  三、网络立法的着力点之所在第105-107页
 第二节 传统刑法面对虚拟空间挑战的自我跟进第107-110页
  一、传统刑法在虚拟空间中的重新定位第108-109页
  二、传统刑法在虚拟空间中的调整第109-110页
 第三节 网络帮助行为的刑事法思索第110-114页
  一、网络帮助违法行为之立法探索再反思第111-112页
  二、网络帮助违法型犯罪行为的立法建议第112-114页
结论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6-127页
后记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行医罪探析
下一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