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前言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及课题提出 | 第17-43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 | 第17-29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机理 | 第17-18页 |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晶形的影响 | 第18-19页 |
·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19-20页 |
·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 第20-26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21页 |
·金属离子掺杂 | 第21-22页 |
·非金属掺杂 | 第22-24页 |
·多种原子共掺杂 | 第24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24-25页 |
·催化剂表面预处理 | 第25页 |
·半导体光敏化 | 第25页 |
·辅助二氧化钛光催化手段 | 第25-26页 |
·光催化剂固定技术 | 第26-27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的应用 | 第27-29页 |
·空气净化 | 第27-28页 |
·废水处理 | 第28-29页 |
·建材方面 | 第29页 |
·微波吸收材料 | 第29-40页 |
·电磁辐射的来源 | 第29页 |
·电磁辐射的危害 | 第29-30页 |
·电磁辐射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9-30页 |
·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影响 | 第30页 |
·电磁辐射引起信息泄密 | 第30页 |
·电磁辐射的防护 | 第30-31页 |
·微波吸收材料的吸波原理 | 第31-32页 |
·微波吸收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 第32-33页 |
·微波吸收材料的分类 | 第32页 |
·微波吸收材料的特性 | 第32-33页 |
·微波吸收剂 | 第33-39页 |
·铁氧体吸收剂 | 第33-34页 |
·电损耗型吸收剂 | 第34-37页 |
·石墨及导电炭黑 | 第34-35页 |
·碳纤维 | 第35页 |
·碳纳米管 | 第35-36页 |
·碳化硅 | 第36-37页 |
·磁性金属微粉或纤维类 | 第37-38页 |
·纳米吸收剂 | 第38页 |
·导电高分子 | 第38页 |
·手性吸收剂 | 第38-39页 |
·席夫碱类 | 第39页 |
·微波吸收复合材料 | 第39-40页 |
·微波吸收材料的应用 | 第40页 |
·课题提出 | 第40-43页 |
·课题背景 | 第40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40-43页 |
3 硼-氮共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43-55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原料 | 第43-44页 |
·制备光催化剂所用设备 | 第44页 |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5页 |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45页 |
·光催化活性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X射线衍射 | 第46-4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7-48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8-50页 |
·形貌观察 | 第50页 |
·BET比表面积 | 第50-51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硼-铁-铈三元共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55-65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原料 | 第55-56页 |
·制备光催化剂所用设备 | 第56页 |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页 |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56页 |
·光催化活性评价方法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X射线衍射 | 第57-58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58-60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0-61页 |
·形貌观察 | 第61-62页 |
·BET比表面积 | 第62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硼-铁共掺杂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光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 第65-75页 |
·引言 | 第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原料 | 第65-66页 |
·制备光催化剂所用设备 | 第66页 |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66页 |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66页 |
·光催化活性评价方法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2页 |
·X射线衍射 | 第66-6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67-69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9-70页 |
·付立叶红外光谱 | 第70-71页 |
·形貌观察 | 第71页 |
·BET比表面积 | 第71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6 二氧化钛光催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75-81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试剂及材料 | 第76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膜的制备 | 第76页 |
·光催化膜的表征 | 第76页 |
·光催化膜催化活性评价方法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79页 |
·形貌观察 | 第77-78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7 LLDPE/POE/羰基铁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 第81-93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5页 |
·原料 | 第82-83页 |
·制备复合材料所用设备 | 第83页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83-84页 |
·混料 | 第84页 |
·复合材料测试片制备 | 第84页 |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84-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91页 |
·羰基铁粉含量及种类对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85-87页 |
·形貌观察 | 第87-89页 |
·微波吸收机理分析 | 第89-90页 |
·微波吸收性能模拟计算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8 LLDPE/POE/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 第93-101页 |
·引言 | 第93页 |
·实验部分 | 第93-95页 |
·原料 | 第93-94页 |
·制备复合材料所用设备 | 第94页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94-95页 |
·混料 | 第95页 |
·复合材料测试片制备 | 第95页 |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99页 |
·短碳纤维含量及种类对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95-96页 |
·形貌观察 | 第96-97页 |
·微波吸收机理分析 | 第97-98页 |
·微波吸收性能模拟计算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9 LLDPE/POE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微波吸收性能 | 第101-109页 |
·引言 | 第101-102页 |
·实验部分 | 第102-103页 |
·原料 | 第102页 |
·制备复合材料所用设备 | 第102页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02-103页 |
·混料 | 第102-103页 |
·复合材料测试片制备 | 第103页 |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8页 |
·多壁碳纳米管含量对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形貌观察 | 第104-105页 |
·多壁碳纳米管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微波吸收机理分析 | 第106-107页 |
·微波吸收性能模拟计算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10 炭黑填充LLDPE/POE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 第109-121页 |
·引言 | 第109页 |
·实验部分 | 第109-111页 |
·原料 | 第109-110页 |
·制备复合材料所用设备 | 第110页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10-111页 |
·混料 | 第110-111页 |
·复合材料测试片制备 | 第111页 |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11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0页 |
·LLDPE/POE/炭黑复合材料 | 第111-116页 |
·炭黑含量对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形貌观察 | 第113-114页 |
·炭黑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微波吸收机理分析 | 第115页 |
·微波吸收性能模拟计算 | 第115-116页 |
·LLDPE/POE/炭黑/碳酸钙复合材料 | 第116-120页 |
·炭黑含量对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形貌观察 | 第117-118页 |
·微波吸收机理分析 | 第118页 |
·厚度对复合材料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11 本文总结 | 第121-123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21-12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22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45页 |
作者简介及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