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39页 |
·引言 | 第16页 |
·TiO_2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机理 | 第16-20页 |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途径 | 第20-25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20-21页 |
·金属离子掺杂 | 第21-22页 |
·非金属元素掺杂 | 第22-24页 |
·复合半导体 | 第24-25页 |
·光敏化 | 第25页 |
·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 第25-37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6-30页 |
·溶胶法 | 第30-31页 |
·水热法和溶剂热法 | 第31-33页 |
·沉淀法 | 第33-34页 |
·微乳液法 | 第34-35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35-36页 |
·物理气相沉积 | 第36页 |
·微波加热晶化法 | 第36-37页 |
·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2章 原料设备和表征手段 | 第39-46页 |
·原料和设备 | 第39-40页 |
·表征手段 | 第40-46页 |
·X射线衍射 | 第40-41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1-42页 |
·透射电镜 | 第42页 |
·红外光谱 | 第42-4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43页 |
·X射线色散能谱 | 第43-44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4页 |
·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44-46页 |
第3章 TiO_2纳米晶低温制备机理和性能研究 | 第46-61页 |
·TiO_2纳米晶的低温制备条件探索 | 第46-51页 |
·水量对TiO_2纳米晶低温形成的影响 | 第46-50页 |
·pH对TiO_2纳米晶低温形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TiO_2纳米晶低温制备的机理研究 | 第51-58页 |
·溶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TiO_2纳米晶的微观结构 | 第52-54页 |
·XPS图谱分析 | 第54页 |
·TiO_2低温结晶的机理 | 第54-58页 |
·TiO_2纳米晶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8-59页 |
·TiO_2溶胶的光学性质 | 第58页 |
·TiO_2纳米晶的光催化性能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钒掺杂TiO_2纳米晶低温制备机理和性能研究 | 第61-78页 |
·钒掺杂TiO_2纳米晶的低温制备条件探索 | 第61-65页 |
·钒含量对钒掺杂TiO_2纳米晶低温形成的影响 | 第61-63页 |
·水量对钒掺杂TiO_2纳米晶低温形成的影响 | 第63-65页 |
·pH对钒掺杂TiO_2纳米晶低温形成的影响 | 第65页 |
·钒掺杂TiO_2纳米晶低温制备的机理研究 | 第65-73页 |
·钒掺杂TiO_2溶胶的红外光谱 | 第66-67页 |
·钒掺杂TiO_2纳米晶的微观结构 | 第67页 |
·EDS图谱分析 | 第67-70页 |
·XPS图谱分析 | 第70-71页 |
·钒掺杂TiO_2低温结晶的机理 | 第71-73页 |
·低温制得的钒掺杂TiO_2纳米晶的光催化性能 | 第73-76页 |
·钒掺杂TiO_2溶胶的光学性质 | 第73-74页 |
·钒掺杂TiO_2纳米晶的光催化性能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复合材料低温制备机理和性能研究 | 第78-91页 |
·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的低温制备 | 第78-83页 |
·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低温制备工艺探索 | 第78-80页 |
·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低温制备机理研究 | 第80-83页 |
·银含量对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性能的影响 | 第83-88页 |
·银含量对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83-84页 |
·银含量对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形貌的影响 | 第84-86页 |
·银含量对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86-88页 |
·Ag纳米颗粒/TiO_2纳米晶的光催化性能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低温制备TiO_2基纳米晶薄膜的初步研究 | 第91-98页 |
·TiO_2基纳米晶薄膜的制备 | 第91页 |
·TiO_2基纳米晶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 第91-95页 |
·TiO_2基纳米晶薄膜的结晶性能 | 第91-93页 |
·TiO_2基纳米晶薄膜的表面形貌 | 第93-94页 |
·TiO_2基纳米晶薄膜的光学性能 | 第94-95页 |
·TiO_2基纳米晶薄膜的光催化性能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