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地区生态适度人口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研究缘起 | 第7-11页 |
·"两型社会"的提出 | 第7-8页 |
·人口在"两型社会"中的作用 | 第8-9页 |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框架 | 第13-26页 |
·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国外的适度人口研究 | 第13-16页 |
·国内的适度人口研究 | 第16-19页 |
·生态适度人口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可持续发展适度人口理论 | 第21-22页 |
·社会系统理论 | 第22-23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3-26页 |
·人口 | 第23页 |
·人口容量 | 第23-24页 |
·适度人口 | 第24页 |
·生态适度人口 | 第24-25页 |
·生态 | 第25页 |
·两型社会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6-29页 |
·研究地域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思路框架 | 第28页 |
·资料来源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适度人口影响因子 | 第29-41页 |
·经济因素 | 第29-32页 |
·经济增长 | 第29-30页 |
·产业结构 | 第30-32页 |
·社会因素 | 第32-33页 |
·政府角色 | 第32页 |
·个体行为 | 第32-33页 |
·人口因素 | 第33-41页 |
·人口数量 | 第33-35页 |
·人口素质 | 第35-37页 |
·人口结构 | 第37-41页 |
第五章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适度人口 | 第41-64页 |
·基于"P-E-R"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 | 第41-53页 |
·"P-E-R"区域匹配模型介绍 | 第41页 |
·指标选取 | 第41页 |
·建模框架 | 第41-46页 |
·长株潭地区生态适度人口的测算 | 第46-48页 |
·生态适度人口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48-53页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 | 第53-64页 |
·生态足迹模型概述 | 第54-55页 |
·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 | 第55-57页 |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足迹分析 | 第57-63页 |
·生态足迹模型下的生态适度人口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研究发现 | 第64-67页 |
·建议 | 第67-69页 |
·讨论 | 第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