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修复剂对发动机润滑油抗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陶瓷添加剂 | 第14-16页 |
·陶瓷添加剂特点 | 第14页 |
·陶瓷添加剂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 第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润滑油及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 | 第17-25页 |
·润滑油抗磨减摩机理及润滑的分类 | 第17-20页 |
·润滑油抗磨机理 | 第17页 |
·润滑状态分类 | 第17-20页 |
·传统抗磨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 第20-23页 |
·常用抗磨添加剂种类及作用 | 第20-21页 |
·常用抗磨添加剂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陶瓷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试验方案 | 第25-32页 |
·添加剂摩擦学性能试验 | 第25-28页 |
·试验原理 | 第25-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试验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润滑油样分析 | 第28-32页 |
·试验原理 | 第28-29页 |
·试验仪器 | 第29-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第4章 金属修复剂抗磨减摩性能研究 | 第32-49页 |
·修复剂最佳浓度测试 | 第32-36页 |
·修复剂浓度对磨斑直径的影响 | 第32-34页 |
·修复剂浓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浓度下的磨斑形貌 | 第35-36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36页 |
·载荷对减摩抗磨性能影响 | 第36-42页 |
·负荷对磨斑直径的影响 | 第37页 |
·负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载荷下的磨斑形貌 | 第39-41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41-42页 |
·磨损时间对抗磨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磨损时间对磨斑直径的影响 | 第42-44页 |
·不同时间下的磨痕形貌 | 第44-45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45页 |
·R修复剂在不同成品油中的抗磨效果 | 第45-48页 |
·磨斑直径及摩擦系数的变化 | 第45-46页 |
·磨斑形貌变化 | 第46-47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发动机油样分析与修复剂抗磨机理探讨 | 第49-59页 |
·挖泥船发动机润滑油分析 | 第49-54页 |
·油样来源 | 第49-50页 |
·光谱分析 | 第50-52页 |
·铁谱分析 | 第52-54页 |
·R修复剂抗磨机理探讨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