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GIS支持下的东江典型流域径流变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9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研究方法进展第16-18页
     ·RS/GIS技术在流域水文效应研究中的应用第18-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9-21页
     ·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第20页
     ·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0-21页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资料处理第23-28页
   ·流域概况第23-26页
   ·研究资料与预处理第26-28页
     ·研究资料第26-27页
     ·资料预处理第27-28页
第3章 东江及典型流域降水时空变化分析第28-40页
   ·研究方法第28-30页
     ·空间分析法第28页
     ·回归分析法第28-29页
     ·趋势分析法第29页
     ·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第29-30页
   ·东江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第30-36页
     ·降水量年变化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第30-32页
     ·降水量季节变化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第32-36页
   ·典型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第36-39页
     ·胜前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分析第36-37页
     ·顺天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分析第37-38页
     ·九州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分析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东江典型流域实际蒸发量的估算及变化趋势分析第40-53页
   ·实际蒸发量的计算方法与结果分析第41-43页
     ·GG模型介绍第41-43页
     ·实际蒸发量计算与效果评价第43页
   ·实际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分析第43-47页
     ·实际蒸发量的年变化特征第43-45页
     ·实际蒸发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第45-47页
   ·实际蒸发量的变化原因分析第47-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东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第53-66页
   ·胜前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分析第53-56页
   ·顺天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分析第56-60页
   ·九州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分析第60-62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关键参数CN的影响分析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6章 基于GIS技术的东江典型流域径流模拟及效果评价第66-77页
   ·基于GIS技术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概述第66-67页
   ·数据前处理与模型参数率定第67-71页
     ·数据准备与处理第67-69页
     ·河网的生成与子流域的划分第69-70页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与率定第70-71页
   ·典型流域径流模拟结果的评价分析第71-77页
     ·模型率定结果分析第71-74页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第74-76页
     ·模型模拟结果不足之处第76-77页
第7章 气候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和情景预测第77-90页
   ·典型流域气候因素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77-80页
     ·胜前流域气候因素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77-78页
     ·顺天流域气候因素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78-79页
     ·九州流域气候因素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79-80页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80-87页
     ·胜前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81-82页
     ·顺天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82-83页
     ·九州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第83-85页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原因分析第85-87页
   ·典型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的贡献及情景预测分析第87-90页
     ·定量区分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贡献第87-88页
     ·情景预测分析第88-90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3页
   ·研究结论第90-91页
   ·创新之处第91页
   ·存在的不足之处第91-92页
   ·研究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致谢第99-100页
附: 图表中英文对照第100-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转型时期高校基建部门反腐败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