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

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概念的界定第10-16页
     ·模因(Meme)与文化基因第10-13页
     ·城市与城市空问第13-14页
     ·吴文化、江南地区和古代苏州第14-16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23页
     ·关于模因与文化基因第16-19页
     ·关于古代城市空间研究第19-22页
     ·文化基因与城市空间的相关研究第22-23页
   ·问题的提出与文本的研究第23-28页
     ·问题的提出第23-24页
     ·本文的研究第24-25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25-26页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第26-28页
第二章 吴文化基因的形成与灵岩古城的建立第28-58页
   ·吴文化基因形成的地理历史背景第28-37页
     ·江南的自然地理环境第28-32页
     ·民族交流与文化融合第32-37页
   ·吴文化基因的内涵及其特点第37-44页
     ·吴文化基因的内涵第37-42页
     ·吴文化基因的特点第42-44页
   ·灵岩古城的建立第44-57页
     ·灵岩古城空间试探第44-52页
     ·吴文化基因对灵岩古城空间的控制作用第52-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汉至六朝吴文化基因的变异与城市空间的演化第58-84页
   ·汉至六朝江东地理历史背景第60-66页
     ·汉至六朝江东的自然环境第60-61页
     ·汉至六朝时期江东的政治与经济第61-63页
     ·民族的羼杂与文化的融合第63-66页
   ·六朝时期吴文化基因的遗传与变异第66-73页
     ·外柔内刚第66-70页
     ·三教合流第70-71页
     ·吴语的形成第71-73页
   ·六朝吴郡城市空间的演化第73-83页
     ·六朝吴郡社会结构简析第73-75页
     ·六朝吴郡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第75-83页
   ·小结第83-84页
第四章 两宋时期吴文化基因的变异与城市空间的演化第84-112页
   ·唐宋之间江南地理历史背景第84-89页
     ·唐宋之间江南的自然环境第84-86页
     ·唐宋时期江南的政治与经济第86-88页
     ·唐宋之间南北民族与文化的再融合第88-89页
   ·两宋时期吴文化基因的遗传与变异第89-94页
     ·本末并重第89-91页
     ·三教归儒第91-94页
   ·南宋平江府城空间的演化第94-111页
     ·南宋城市社会结构简析第94-96页
     ·南宋平江府城空间结构与形态第96-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第五章 明清时期吴文化基因的变异与城市空间的演化第112-140页
   ·明清时期江南地理历史背景第112-118页
     ·明清时期江南的自然环境第112-113页
     ·明清时期江南的政治与经济第113-116页
     ·明清时期江南文化交流第116-118页
   ·明清时期吴文化基因的遗传与变异第118-122页
     ·重末轻本第118-120页
     ·仕隐互补第120-122页
   ·明清苏州府城空间的演化第122-139页
     ·明清苏州城市社会结构简析第122-125页
     ·明清苏州府城空间结构与形态第125-139页
   ·小结第139-140页
第六章 吴文化民间信仰与市镇空间结构第140-171页
   ·江南市镇第140-146页
     ·江南市镇的发展历程第141-143页
     ·市场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第143-144页
     ·市镇是城市与乡村的中介第144-146页
   ·江南市镇的民间信仰——吴文化的乡土基因第146-151页
     ·土神信仰第146-149页
     ·土地与城隍第149-151页
   ·市镇空间第151-170页
     ·市镇中的乡土社会第151-155页
     ·江南市镇空间要素与结构第155-160页
     ·以"庙桥市"制为核心的市镇空间结构第160-167页
     ·镇庙与镇市第167-170页
   ·小结第170-171页
第七章 结语第171-180页
   ·"文化基因"与城市空间的对应关系第171-173页
   ·"文化基因"对城市空间的控制机制和规律第173-176页
   ·影响"文化基因"的因素第176-178页
   ·城市空间是社会性和空间性的统一第178-179页
   ·对后续研究的思考第179-18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80-196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196-202页
致谢第202-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IS支持下的东江典型流域径流变化研究
下一篇:城市残疾人福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白下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