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5页 |
·选题背景 | 第8-12页 |
·动态竞争环境 | 第8-10页 |
·组织创新的重要性 | 第10-12页 |
·文献回顾 | 第12-29页 |
·创新的定义 | 第12-14页 |
·创新的类型 | 第14-18页 |
·创新的属性 | 第18-21页 |
·创新的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创新的衡量 | 第24-27页 |
·创新的研究取向 | 第27-29页 |
·现有创新研究的理论空白与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9-30页 |
·现有创新研究的理论空白 | 第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研究思路与架构、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架构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33-35页 |
·理论创新 | 第33-34页 |
·实践创新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组织创新理论及其建构 | 第35-65页 |
·组织创新界定 | 第35-43页 |
·组织创新的概念辩析 | 第35-37页 |
·基于创新表征的组织创新 | 第37-38页 |
·基于能力观点的组织创新 | 第38-39页 |
·基于知识观点的组织创新 | 第39-41页 |
·组织创新的界定 | 第41-43页 |
·组织创新的维度与概念框架 | 第43-46页 |
·组织创新的维度 | 第43-45页 |
·组织创新研究的概念性框架 | 第45-46页 |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创新基础 | 第46-53页 |
·资源的内涵、特征与类型 | 第46-48页 |
·能力的内涵、特征与类型 | 第48-50页 |
·资源与能力的关系 | 第50-52页 |
·资源与能力在组织创新中的基础作用 | 第52-53页 |
·基于知识的创新资源 | 第53-58页 |
·知识基础观点 | 第54页 |
·知识资源的构成 | 第54-56页 |
·知识资源在组织创新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 第56-58页 |
·基于学习的创新能力 | 第58-65页 |
·组织学习观点 | 第58-60页 |
·学习能力的构成 | 第60-62页 |
·学习能力在组织创新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 第62-65页 |
第三章 组织创新的管理系统 | 第65-81页 |
·一般系统理论及其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 第65-68页 |
·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65-66页 |
·组织系统的开放性特征 | 第66-68页 |
·组织模型 | 第68-74页 |
·Leavitt 钻石模型 | 第68-69页 |
·Weisbord 6 盒模型 | 第69-70页 |
·Tichy 技术—行政—文化(TPC)矩阵 | 第70-71页 |
·美国国家质量奖的理念与评价模型 | 第71-72页 |
·唐纳德·N·苏的“成功方程式”框架 | 第72-74页 |
·组织创新管理(OIM)系统模型 | 第74-81页 |
·OIM 系统模型及其构成要素 | 第74页 |
·“战略规划”的内容及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 第74-76页 |
·“组织结构”的内容及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 第76页 |
·“员工管理”的内容及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 第76-77页 |
·“组织文化”的内容及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 第77-78页 |
·“领导”的内容及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 第78-79页 |
·“价值网络”的内容及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 第79-81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海泰控股集团的组织创新 | 第81-106页 |
·海泰控股集团概况 | 第81-84页 |
·海泰控股集团的发展环境 | 第81-83页 |
·海泰控股集团成长历程 | 第83-84页 |
·海泰控股集团的组织创新 | 第84-88页 |
·资产扩张阶段(2000~2005) | 第85-86页 |
·创新增效阶段(2006~) | 第86-88页 |
·海泰控股集团组织创新的启示 | 第88-90页 |
·海泰控股集团的组织创新与企业资源、能力紧密结合 | 第88页 |
·海泰控股集团的组织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 第88-89页 |
·海泰控股集团组织创新与组织学习密不可分 | 第89页 |
·海泰控股集团组织创新的重要开端是高层领导者对创新时机的准确把握 | 第89-90页 |
·海泰控股集团组织创新的新设想:全面均衡管理模式 | 第90-106页 |
·高层领导的核心作用 | 第90-95页 |
·海泰控股集团的战略 | 第95-97页 |
·基于TBM 的管理流程设计 | 第97-103页 |
·基于TBM 的绩效评价与改进体系设计 | 第103-10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研究结论 | 第106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106-107页 |
·研究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9页 |
博士在学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