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5-18页 |
| 第2章 公路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18-29页 |
| ·运输枢纽的基础理论 | 第18-20页 |
| ·枢纽理论 | 第18页 |
| ·运输枢纽 | 第18-19页 |
| ·交通枢纽与运输枢纽 | 第19-20页 |
| ·公路客运枢纽的基本概念 | 第20-24页 |
| ·公路客运枢纽的定义 | 第20-21页 |
| ·公路客运枢纽的功能 | 第21-22页 |
| ·公路客运枢纽的类别 | 第22-23页 |
| ·公路客运场站的形式 | 第23-24页 |
| ·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24-28页 |
| ·城市空间 | 第24-25页 |
| ·城市空间发展 | 第25-27页 |
| ·交通技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 | 第27-28页 |
| ·城市化进程中公路客运发展特征 | 第28-29页 |
| 第3章 城市空间发展与公路客运枢纽的相互作用 | 第29-42页 |
| ·相互作用的经济成因 | 第29-33页 |
| ·公路客运枢纽的规模经济 | 第29-31页 |
| ·城市空间的聚集效应 | 第31-32页 |
| ·相互作用的经济成因 | 第32-33页 |
| ·城市空间发展对公路客运枢纽的影响 | 第33-35页 |
| ·城市空间布局决定了枢纽出行分布 | 第33页 |
| ·城市交通网络的拓展促使场站体系的重构 | 第33-34页 |
| ·城市空间的增长促进公路客运枢纽的发展 | 第34-35页 |
| ·公路客运枢纽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 | 第35-40页 |
| ·枢纽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外部性影响 | 第35-38页 |
| ·枢纽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性作用 | 第38-40页 |
| ·相互作用的机制 | 第40-42页 |
| 第4章 城市空间与公路客运枢纽布局的主要关联因素分析 | 第42-62页 |
| ·关联性分析 | 第42-45页 |
| ·“服务与需求”的一致性分析 | 第42-44页 |
| ·关联层次和主要关联因素 | 第44-45页 |
| ·土地利用与枢纽出行分布 | 第45-48页 |
| ·土地利用与枢纽出行产生强度 | 第45-46页 |
| ·基于土地利用的分区枢纽出行强度预测 | 第46-48页 |
| ·城市规模与场站区位的选择 | 第48-54页 |
| ·城市发展中场站区位的“边缘化”现象 | 第48-49页 |
| ·基于旅客交通成本分析的场站区位优选 | 第49-53页 |
| ·城市规模和场站区位的关联性 | 第53-54页 |
| ·城市空间形态与枢纽布局模式 | 第54-62页 |
| ·关联原则 | 第54-55页 |
| ·典型城市空间形态下的枢纽布局模式 | 第55-62页 |
| 第5章 基于空间分析的公路客运枢纽布局模型 | 第62-78页 |
| ·布局概述 | 第62-68页 |
| ·布局的原则 | 第62-63页 |
| ·布局影响因素 | 第63-65页 |
| ·一般选址模型 | 第65-68页 |
| ·布局理论分析 | 第68-69页 |
| ·基于城市空间分析的布局模型 | 第69-78页 |
| ·模型的提出 | 第69-70页 |
| ·客运站的选址模型 | 第70-74页 |
| ·基于Huff模型的场站规模的确定 | 第74-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