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6页 |
| ·隧道施工地质预测预报内容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 ·神经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支持向量机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第2章 大相岭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41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9-31页 |
| ·交通位置 | 第29页 |
| ·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 ·气象条件 | 第30页 |
| ·水文、植被特征 | 第30-31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8页 |
| ·地层岩性 | 第31-32页 |
| ·区域地质构造 | 第32-33页 |
| ·隧址区构造 | 第33-38页 |
| ·区域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 第38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8-39页 |
|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 第39-40页 |
| ·不良地质 | 第40-41页 |
| 第3章 大相岭隧道地质预报方法分析 | 第41-57页 |
| ·地质分析法 | 第41-46页 |
| ·地表调查法 | 第42-43页 |
| ·施工地质素描 | 第43-45页 |
| ·超前水平钻探 | 第45-46页 |
| ·超前物探在大相岭隧道中的应用 | 第46-52页 |
| ·TSP203、TGP12隧道地震波探测方法 | 第46-47页 |
| ·TGP12隧道地震波探测布置 | 第47-48页 |
| ·TGP12探测整理与数据分析过程 | 第48-49页 |
| ·TGP12探测成果分析 | 第49-52页 |
| ·大相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分析评价 | 第52-57页 |
| 第4章 大相岭隧道地质灾害预测 | 第57-79页 |
| ·突水、突泥预测 | 第57-62页 |
| ·突水、突泥影响条件 | 第57页 |
| ·隧道涌水量预测 | 第57-59页 |
| ·地表调查预测 | 第59-60页 |
| ·地质素描预测 | 第60-61页 |
| ·超前水平钻孔预测 | 第61-62页 |
| ·岩爆预测 | 第62-66页 |
| ·隧址区应力场特征 | 第62-63页 |
| ·岩爆的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 ·岩爆可能发生段预测 | 第64-66页 |
| ·大变形预测 | 第66-70页 |
| ·利用切向应变预测 | 第66-67页 |
| ·监控量测预测 | 第67-70页 |
| ·塌方预测 | 第70-73页 |
| ·塌方的影响因素 | 第70-71页 |
| ·塌方前兆的及早发现 | 第71-72页 |
| ·地质调查法预测 | 第72-73页 |
| ·隧道围岩分级 | 第73-74页 |
| ·地质超前预报建议方法及各段易发灾害 | 第74-79页 |
| 第5章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计算智能系统 | 第79-106页 |
| ·支持向量机方法 | 第79-82页 |
| ·支持向量机方法原理 | 第79-80页 |
| ·支持向量机算法 | 第80-82页 |
| ·神经网络方法 | 第82-86页 |
| ·神经网络方法 | 第82-85页 |
| ·递归神经网络的结构及特性 | 第85-86页 |
| ·激活函数的假设 | 第86页 |
|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的地质预报模型 | 第86-88页 |
| ·影响因素评估研究 | 第88-89页 |
| ·系统功能 | 第89-90页 |
| ·系统结构 | 第90-92页 |
| ·隧道超前预报系统初步实验 | 第92-106页 |
| ·分级及预测因素选取 | 第93-94页 |
| ·预测因素权重评估 | 第94-96页 |
| ·地质预报模型的建立 | 第96-101页 |
| ·地质预报模型的大变形预测 | 第101-106页 |
| 结论和建议 | 第106-108页 |
| 结论 | 第106-107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