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1. 绪论 | 第14-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 ·理论背景 | 第14-15页 |
| ·实务背景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 第16-19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25-27页 |
| ·研究思路与拟实现创新 | 第27-29页 |
| 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29-44页 |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概念要素 | 第29-37页 |
| ·风险 | 第29-31页 |
| ·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几种模式 | 第31-33页 |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特征 | 第33-37页 |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37-41页 |
| ·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 | 第37页 |
| ·与民间审计的关系 | 第37-38页 |
| ·与内控审计的关系 | 第38页 |
| ·与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关系 | 第38-40页 |
| ·与传统审计模式的关系 | 第40-41页 |
| ·受托经济责任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 第41-44页 |
| ·受托经济责任与审计 | 第41-42页 |
| ·受托经济责任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第42-44页 |
| 3. 国内外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44-60页 |
| ·战略规划 | 第44-46页 |
| ·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框架 | 第44-45页 |
| ·以企业战略为基础规划审计发展战略 | 第45页 |
| ·为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 第45页 |
| ·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目标、内容、职能和范围 | 第45-46页 |
| ·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 | 第46页 |
| ·组织结构 | 第46-47页 |
| ·按公司经营流设计审计组织结构 | 第46-47页 |
| ·采用扁平的组织结构 | 第47页 |
| ·配备专业化审计人员 | 第47页 |
|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部门合署办公 | 第47页 |
| ·业务流程 | 第47-49页 |
| ·建立了完整的审计流程体系 | 第47-48页 |
| ·审计流程中增加了风险评估程序 | 第48页 |
| ·针对公司业务流程风险设计审计步骤 | 第48-49页 |
| ·在诊断分析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流程再造 | 第49页 |
| ·风险源采集识别系统 | 第49-51页 |
| ·风险评估中注重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理解 | 第49页 |
| ·充分利用内控风险管理成果 | 第49-50页 |
|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 | 第50页 |
| ·注重与利益相关人的沟通与合作 | 第50-51页 |
| ·风险评估技术 | 第51-58页 |
|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 | 第51-52页 |
| ·明确风险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 第52页 |
| ·使用风险矩阵进行风险等级评定 | 第52-53页 |
| ·细化风险分析标准 | 第53-54页 |
| ·风险评估技术在不同审计阶段的具体运用 | 第54-58页 |
| ·几点启示 | 第58-60页 |
| 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的构建 | 第60-69页 |
| ·框架构建的依据 | 第60-65页 |
| ·理论依据 | 第60-64页 |
| ·实践基础 | 第64-65页 |
| ·框架构建的基本要素 | 第65-69页 |
| ·框架的构成内容 | 第65-66页 |
| ·框架子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 第66-67页 |
| ·框架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 第67-69页 |
| 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应用研究 | 第69-102页 |
| ·战略规划 | 第69-73页 |
| ·战略目标和定位 | 第69-70页 |
| ·推广范围 | 第70-72页 |
| ·模式推行的若干措施 | 第72-73页 |
| ·业务流程 | 第73-81页 |
| ·流程诊断 | 第73-75页 |
| ·流程再造 | 第75-81页 |
| ·组织机构 | 第81-82页 |
| ·组织机构诊断 | 第81页 |
| ·组织机构再造 | 第81-82页 |
| ·风险评估系统 | 第82-93页 |
| ·设立风险评估的基础 | 第83-87页 |
| ·识别风险 | 第87-90页 |
| ·分析风险 | 第90-92页 |
| ·评估风险 | 第92-93页 |
| ·抽样技术模型 | 第93-102页 |
| ·审计抽样方法概述 | 第93-95页 |
| ·审计风险模型与样本规模的确定 | 第95-101页 |
| ·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结果与样本规模之间的联系 | 第101-102页 |
| 6.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试点案例分析 | 第102-123页 |
| ·背景介绍 | 第102-103页 |
| ·主要措施 | 第103-104页 |
| ·强调思想意识的创新,确立了模式推行的战略规划 | 第103页 |
| ·强调工作体制的创新,改造内部审计组织结构 | 第103-104页 |
| ·强调技术方法的创新,着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 第104页 |
| ·效果分析 | 第104-106页 |
| ·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 第104-105页 |
| ·审计效率进一步提高 | 第105页 |
| ·审计效果明显改善 | 第105-106页 |
| ·试点情况案例分析 | 第106-123页 |
| ·案例一: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 第106-111页 |
| ·案例二:实施具体审计项目 | 第111-123页 |
| 7. 研究的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123-127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3-125页 |
| ·政策建议 | 第125-126页 |
| ·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6页 |
| 致谢 | 第136-138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