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高校教师入职计划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部分:绪论第10-19页
 一、问题提出第10-12页
 二、研究构想第12-13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一) 职业生涯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二) 教师职业生涯相关研究第16-17页
  (三)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及入职计划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及启示第18-19页
第二部分:高校初任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特征与需求第19-36页
 一、高校初任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第19-22页
  (一) 个人环境因素第19-21页
  (二) 组织环境因素第21-22页
 二、高校初任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状况调查第22-29页
 三、高校初任教师的成长经历第29-36页
  (一) 高校初任教师的职业成长阶段划分第29-34页
  (二) 高校初任教师职业发展阶段性问题及需求第34-36页
第三部分:高校教师入职计划分析第36-52页
 一、入职计划概念的界定第36-38页
 二、高校教师入职计划的历史第38-39页
 三、我国高校教师入职计划的现状第39-46页
  (一) 现行入职计划的主要形式——岗前培训介绍第39-40页
  (二) 入职计划开展情况调查第40-46页
 四、现行入职计划问题分析及原因透析第46-52页
  (一) 入职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第47页
  (二) 入职计划的保障条件需要充备第47页
  (三) 入职计划的目标模糊第47-48页
  (四) 入职计划内容有待充实第48-49页
  (五) 入职计划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第49页
  (六) 入职计划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第49-50页
  (七) 入职计划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沟通第50页
  (八) 入职计划评价方式不合理第50-51页
  (九) 入职计划中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第51-52页
第四部分: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高校入职计划的建构第52-77页
 一、入职计划构建的根据第52-60页
  (一) 初任教师的需求第52-54页
  (二) 入职计划的原则第54-59页
  (三) 入职计划的目的第59-60页
 二、入职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实现方式第60-67页
  (一) 走进职业期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方式第60-62页
  (二) 进入调整期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方式第62-65页
  (三) 反思构建期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方式第65-67页
 三、入职计划的组织和管理体系第67-69页
  (一) 学校师资管理部门设立“教师入职计划管理小组”第67-68页
  (二) 各院系成立“初任教师院系内指导小组”第68页
  (三) 职前教师培养机构全程参与入职计划第68-69页
 四、入职计划评价方式第69-73页
  (一) 入职计划有效性评价第70页
  (二) 对初任教师参与入职计划效果的评价第70-73页
 五、建构入职计划激励机制第73-77页
  (一)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激励机制的关系第73-74页
  (二) 职业生涯初期的阶段性特点与激励需要第74页
  (三) 初任教师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第74-77页
结语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一第82-87页
附录二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的奖励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高师院校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向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