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 | 第11-16页 |
(一) 非法证据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1-14页 |
1. 非法证据的概念 | 第11页 |
2. 非法证据的类型 | 第11-12页 |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 第12页 |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产生的背景 | 第12-14页 |
(二) 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 宪法权利理论 | 第16页 |
(二) 抑制理论 | 第16页 |
(三) 司法诚实理论 | 第16-17页 |
(四) 价值衡量理论 | 第17-18页 |
三、域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 | 第18-27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8-22页 |
1. 美国 | 第18-20页 |
2. 英国 | 第20-22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2-24页 |
1. 德国 | 第22-23页 |
2. 法国 | 第23-24页 |
3. 日本 | 第24页 |
(三) 域外国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1. 非法言词证据 | 第24-25页 |
2. 非法实物证据 | 第25-26页 |
(四) 国际条约涉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 | 第26-27页 |
四、域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27-29页 |
(一) 美国 | 第27页 |
(二) 日本 | 第27-28页 |
(三) 俄罗斯 | 第28-29页 |
五、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 立法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 第29-30页 |
1. 界定不明 | 第29页 |
2. 举证不能 | 第29页 |
3. 排除困难 | 第29-30页 |
(二) 司法制度层面上的问题 | 第30-32页 |
1. 在刑事诉讼实践中普遍存在侦查中心主义 | 第30-31页 |
2. 法院的裁判权缺乏最基本的中立性 | 第31页 |
3. 错案赔偿制度存在副作用 | 第31-32页 |
六、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 第32-38页 |
(一) 从立法上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完善 | 第32-36页 |
1. 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 | 第32-33页 |
2.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 | 第33-34页 |
3. “毒树之果”排除规则 | 第34页 |
4. 关于证明责任的分担 | 第34-36页 |
(二)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