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论文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语篇衔接理论综述 | 第16-24页 |
·理论渊源 | 第16页 |
·Halliday & Hasan的衔接理论 | 第16-22页 |
·语法衔接 | 第16-20页 |
·照应 | 第16-18页 |
·替代 | 第18页 |
·省略 | 第18页 |
·连接 | 第18-20页 |
·词汇衔接 | 第20-22页 |
·复现关系 | 第20-21页 |
·同现关系 | 第21-22页 |
·国内语篇衔接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高中英语写作现状 | 第24-27页 |
·学生的学 | 第24-26页 |
·教师的教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7-31页 |
·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 第27-30页 |
·词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 第27-28页 |
·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 第28-29页 |
·语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 第29-30页 |
·教师的关注不够 | 第30页 |
·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差,应用能力欠缺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教学实验 | 第31-49页 |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问卷调查 | 第31页 |
·实验设计 | 第31-46页 |
·实验对象 | 第31页 |
·实验时间及安排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和过程 | 第32-46页 |
·日常教学 | 第32-34页 |
·写作课 | 第34-46页 |
·作文批改和评讲 | 第46页 |
·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 第46-49页 |
·实验前测分析 | 第46页 |
·实验后测分析 | 第46-47页 |
·实验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1 | 第53-55页 |
附录2 | 第55-58页 |
附录3 | 第58-61页 |
附录4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