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贫困 | 第14页 |
·社会保障制度 | 第14-15页 |
·社会救助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15页 |
·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 第15页 |
·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目标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定量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6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本研究的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特点 | 第16页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7-33页 |
·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情况分析 | 第17-24页 |
·重庆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情况分析 | 第17-21页 |
·重庆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情况分析 | 第21-24页 |
·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差异性分析 | 第24-26页 |
·城乡低保标准差异分析 | 第24页 |
·低保资金筹集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24-25页 |
·保障对象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情况实证分析 | 第26-30页 |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26-28页 |
·对重庆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实证分析 | 第28-30页 |
·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目标模式模糊 | 第30页 |
·法律法规仍需不断完善 | 第30-31页 |
·低保标准有待提高 | 第31页 |
·制度运作管理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未被重视 | 第32-33页 |
3 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国内外的比较分析 | 第33-42页 |
·国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城乡低保标准的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地方性法规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财政投入比较分析 | 第35页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借鉴 | 第35-42页 |
·综合比较 | 第35-39页 |
·经验教训 | 第39-42页 |
4 重庆市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6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居民低保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第42-44页 |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 第42页 |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客观要求 | 第42页 |
·建设平安重庆的必然要求 | 第42-43页 |
·构建“和谐重庆”的客观要求 | 第43-44页 |
·推动重庆市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44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46页 |
·实践基础——成功的实践经验 | 第44-45页 |
·政策保障——政府的高度重视 | 第45页 |
·经济后盾——财政投入的加大 | 第45-46页 |
5 重庆市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46-55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无差别平等原则 | 第46页 |
·运筹帷幄原则 | 第46-47页 |
·量力而行原则 | 第47页 |
·循序渐进原则 | 第47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 | 第47-49页 |
·系统目标体系 | 第47-48页 |
·基本路径 | 第48-49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明确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目标 | 第49-50页 |
·加强低保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第50-51页 |
·建立与CPI 涨幅相适应的联动机制 | 第51-52页 |
·建立城乡低保效果监测体系 | 第52-53页 |
·广泛筹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 | 第53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 | 第53-55页 |
·全面推行低保听证制度 | 第53-54页 |
·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 第54-55页 |
6 结束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I | 第59-60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9-60页 |
附录 II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