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分子指纹及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符号说明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 转座子的研究进展第10-14页
   ·植物反转座子的类型及结构第10-11页
   ·植物反转座子的转座机制及传递方式第11-12页
   ·转座子的沉默机制第12-13页
   ·反转座子在植物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第13页
   ·反转座子的应用第13-14页
 2 分子标记第14-18页
   ·分子标记的种类第14-15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第14-15页
   ·基于反转座子的分子标记技术发展第15-17页
   ·DNA 分子标记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第17-18页
 3 杂种优势利用第18-21页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第18-19页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第19-20页
   ·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初探第20-21页
 4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籼稻和粳稻特异性分子标记第23-36页
 前言第23-2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30页
   ·籼粳稻材料第24页
   ·接头与引物第24-26页
   ·实验方法第26-30页
     ·供试材料的 DNA 提取第26-27页
     ·PCR 反应及程序第27-29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9-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引物筛选及重复性检验第30页
   ·多态性检测第30-33页
   ·籼粳稻亚种间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第33页
   ·聚类分析第33-34页
 3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的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第36-50页
 前言第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水稻材料第36-37页
   ·实验方法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5页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的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分析第38-39页
   ·聚类分析第39-40页
   ·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分析第40-43页
   ·遗传距离与各性状的回归相关关系第43-45页
 3 讨论第45-50页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的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与杂交种的鉴定第45-46页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的分子标记与配合力的关系第46-47页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的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预测的关系第47-48页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的分子标记的应用前景第48-50页
第四章 基于反转座子发展的分子标记与偏籼偏粳稻的鉴定第50-59页
 前言第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水稻材料第50-51页
   ·实验方法第51-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多态性分析第52页
   ·聚类分析及亲缘关系判定第52-57页
 3 讨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附录 各类试剂的配制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染色体片段替换系定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QTLs
下一篇:OsRACK1在水稻种子萌发期响应干旱和盐胁迫的功能分析及其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