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作物性状概述 | 第11-13页 |
·QTL 分析研究 | 第13-18页 |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4-16页 |
·QTL 定位策略 | 第16-18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 第18-21页 |
·MAS 的原理 | 第18-19页 |
·MAS 的应用 | 第19-21页 |
·染色体片段替换系的构建及应用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23-2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30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染色体片段替换系群体的创建 | 第24-26页 |
·田间试验 | 第26页 |
·DNA 的提取 | 第26-27页 |
·DNA 分子标记的获得 | 第27页 |
·PCR 扩增及基因型的鉴定 | 第27-28页 |
·染色体替换系中导入片段的估计 | 第28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8-29页 |
·数据统计与QTL 检测 | 第29页 |
·导入片段及QTL 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62页 |
·染色体片段替换系群体的构建 | 第30-34页 |
·控制抽穗期QTL(qHd)的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34-39页 |
·CSSLs 的抽穗期表现 | 第34-35页 |
·CSSLs 中控制抽穗期QTLs(qHd)的分析 | 第35-39页 |
·控制株高QTL(qPh)的定位和分析 | 第39-43页 |
·CSSLs的株高表现 | 第39-40页 |
·控制株高QTL 的分析 | 第40-43页 |
·控制倒一节间长QTL(qLfi)的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43-45页 |
·控制主穗长QTL(qPl)的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45-48页 |
·控制产量相关因子QTL 的定位和分析 | 第48-62页 |
·控制千粒重QTL(qGw)的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48-52页 |
·控制结实率QTL(qSs)的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52-54页 |
·控制每穗粒数QTL(qGn)的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54-56页 |
·控制一次枝梗数QTL(qPbn)的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56-58页 |
·控制二次枝梗数QTL(qSbn)的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58-62页 |
4. 讨论 | 第62-73页 |
·水稻籼粳亚种间染色体片段替换系的构建 | 第62-63页 |
·籼粳亚种间相关农艺性状QTL 的定位及分析 | 第63-71页 |
·水稻中控制抽穗期的QTLs | 第65-66页 |
·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综合分析 | 第66-68页 |
·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关联分析 | 第66-67页 |
·控制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s | 第67-68页 |
·水稻产量相关因子综合分析 | 第68-71页 |
·产量构成因子间关联分析 | 第68-69页 |
·控制产量构成因子的QTLs | 第69-71页 |
·有利QTL 的聚合利用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