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一、绪论 | 第9-17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一般概念 | 第17-18页 |
| ·关于“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策略”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 ·教学策略 | 第17页 |
| ·有效教学策略 | 第17-18页 |
|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 | 第18页 |
|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本质 | 第18页 |
|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特征 | 第18-22页 |
| ·主体性特征 | 第18-19页 |
| ·目标性特征 | 第19-20页 |
| ·阶段性特征 | 第20-21页 |
| ·学科性特征 | 第21-22页 |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22-24页 |
| ·基本观点 | 第22页 |
| ·对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的启发 | 第22-24页 |
|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第24-25页 |
|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4页 |
| ·对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的启发 | 第24-25页 |
|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第25-27页 |
|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 第25-26页 |
| ·对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的启发 | 第26-27页 |
|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7-30页 |
|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7-28页 |
| ·对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的启发 | 第28-30页 |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技术路径 | 第30-65页 |
|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分解 | 第30-35页 |
| ·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30-31页 |
| ·课时目标的分解与叙写 | 第31-35页 |
| ·基于教学目标的评价设计 | 第35-39页 |
|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 第35-36页 |
| ·设计符合思想政治课的评价 | 第36-39页 |
| ·基于教学目标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问题.探究”教学设计 | 第39-53页 |
| ·“情境-问题-探究”教学设计中的教材情境创新 | 第40-45页 |
| ·“情境-问题-探究”教学设计中的有效问题设置 | 第45-48页 |
| ·“情境-问题-探究”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教学应用 | 第48-53页 |
| ·基于教学目标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实施策略及反馈 | 第53-65页 |
| ·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 第53-63页 |
| ·教学评价的反馈策略 | 第63-65页 |
|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现实价值 | 第65-72页 |
| ·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现“轻负高效”提供教学范式 | 第65-67页 |
| ·“重负低效”的现实背景 | 第65页 |
| ·“轻负高效”的时代要求 | 第65-66页 |
| ·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一个教学范式 | 第66-67页 |
| ·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 第67-70页 |
| ·变革现有的政治教学 | 第67-68页 |
| ·有效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 第68-69页 |
| ·有效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 第69-70页 |
| ·有利于有效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 | 第70-72页 |
| ·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共同追求 | 第70页 |
| ·有效教学策略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 第70-72页 |
| 六、结语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