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页
 四、意义与不足之处第12-14页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阐释第14-21页
 (一)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第14-16页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14-15页
  2、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第15页
  3、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第15-16页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第16页
 (二) 生活、生活化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间的关系第16-18页
  1、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的关系第16-18页
  2、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关系第18页
 (三)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第18-21页
  1、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回归第19页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第19-21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第21-29页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适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第21-23页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适应初中生的生理特点第21-22页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第22-23页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改革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弊端的需要第23-26页
  1、教育对象的转变:由主体缺失到能动反映第23-24页
  2、教育理念的转移:由抽象性到现实性第24-25页
  3、教育模式的转移:由课堂化向生活化第25-26页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和需要第26-27页
 (四)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构建初中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第27-29页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原则、核心第29-37页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原则第29-31页
  1、实践性原则第29-30页
  2、互动性原则第30-31页
  3、系统性原则第31页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第31-37页
  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弘扬学生的个性第32-33页
  2、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健康成长第33-34页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34-35页
  4、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第35页
  5、满足学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渴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第35-37页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对策第37-52页
 (一) 转变教育观念第37-40页
  1、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知识观第37-38页
  2、建立师生交互活动、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第38-39页
  3、建立回归生活的教学过程观第39-40页
 (二) 更新教育目标第40-42页
  1、目标贴近生活化第40-41页
  2、目标体现层次性第41-42页
 (三) 丰富教育内容第42-46页
  1、挖掘教材、活用教材第43页
  2、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第43-44页
  3、挖掘学生校内外的生活经验第44-46页
 (四) 改革教学方法第46-48页
  1、新课导入生活化第46页
  2、创设情境生活化第46-47页
  3、问题设计生活化第47页
  4、活动开展生活化第47页
  5、课后作业生活化第47-48页
 (五) 改变教育评价第48-52页
  1、评价内容综合化第48页
  2、评价主体多元化第48-49页
  3、评价方式多样化第49-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活动研究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