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造船业的优势分析与提升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6-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页 |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3-32页 |
·区位熵理论 | 第23-24页 |
·优势理论 | 第24-26页 |
·绝对优势理论 | 第24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4-25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5-26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26-30页 |
·灰色系统理论概念 | 第26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灰色关联分析及其特征 | 第27-28页 |
·优势分析理论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江苏造船业优势内涵及表现方面 | 第32-38页 |
·优势的定义 | 第32页 |
·江苏造船业优势的内涵 | 第32-34页 |
·造船业的含义 | 第32页 |
·江苏造船业优势的内涵 | 第32-34页 |
·江苏造船业优势的表现方面 | 第34-37页 |
·区域优势 | 第34-35页 |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 第35-36页 |
·综合优势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江苏造船业现状分析 | 第38-52页 |
·造船业的特征 | 第38-39页 |
·造船产业概述 | 第39-44页 |
·世界造船业布局 | 第39-40页 |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 第40-42页 |
·江苏省造船产业概述 | 第42-44页 |
·江苏造船业现状分析 | 第44-51页 |
·区域分布与经营体制 | 第44-46页 |
·造船产量与生产能力 | 第46-49页 |
·市场分布与产品结构 | 第49页 |
·造船技术与人才结构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江苏造船业比较优势分析 | 第52-59页 |
·江苏造船业在全国的地位 | 第52-53页 |
·区位熵理论在江苏造船业优势分析中的应用 | 第53-55页 |
·造船行业区位熵的参数选择 | 第53页 |
·区位熵的计算过程 | 第53-55页 |
·基于区位熵江苏省造船业的比较分析 | 第55-58页 |
·造船行业优势明显 | 第55-56页 |
·船舶配套业优势显著 | 第56-57页 |
·修(拆)船行业发展薄弱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江苏造船业竞争优势分析 | 第59-66页 |
·竞争优势理论在江苏造船业中的运用 | 第59-60页 |
·江苏造船业竞争优势模型的构建 | 第60-61页 |
·江苏造船业竞争优势因素分析 | 第61-65页 |
·区位优势 | 第61页 |
·造船历史优势 | 第61-62页 |
·劳动力优势 | 第62-63页 |
·技术研发优势 | 第63-64页 |
·产业集群优势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7章 江苏造船业综合优势分析 | 第66-80页 |
·江苏造船业综合优势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6-69页 |
·江苏造船业综合优势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66-67页 |
·江苏造船业综合优势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内容 | 第67-69页 |
·基于灰色理论江苏造船业综合优势分析 | 第69-75页 |
·江苏造船业综合优势分析指标值的计算过程 | 第69-75页 |
·江苏造船业综合优势分析数据采集的说明 | 第75页 |
·江苏造船业综合优势分析数据处理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8章 江苏造船业优势提升路径选择 | 第80-87页 |
·优化产业结构 | 第80-81页 |
·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 | 第81-82页 |
·区位优势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 | 第82-83页 |
·加强与政府交流 | 第83-84页 |
·人力资源整合 | 第84-85页 |
·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和信息化建设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详细摘要 | 第96-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