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马铃薯病毒抗性类型 | 第10-13页 |
·极端抗性与过敏性抗性 | 第11-12页 |
·其它抗病毒类型 | 第12-13页 |
·植物抗病毒机制 | 第13-19页 |
·植物R基因介导的病毒抗性 | 第13-16页 |
·隐性基因介导的病毒抗性 | 第16-17页 |
·RNA沉默介导的病毒抗性 | 第17-19页 |
·马铃薯病毒抗性基因 | 第19-22页 |
·马铃薯显性抗性基因Rx | 第19-20页 |
·马铃薯Y属病毒的隐形抗性基因 | 第20-21页 |
·其它抗性基因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9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病毒材料的保存 | 第24页 |
·病毒接种 | 第24-25页 |
·机械摩擦接种 | 第24页 |
·嫁接接种 | 第24-25页 |
·RNA抽提 | 第25-27页 |
·Na_2SO_3法提取马铃薯叶片和块茎组织的总RNA | 第25页 |
·LiCl法提取马铃薯叶片和块茎组织的总RNA | 第25-27页 |
·ELISA检测 | 第27-28页 |
·ELISA检测步骤 | 第27页 |
·ELISA检测试剂 | 第27-28页 |
·RT-PCR | 第28-30页 |
·RT-PCR反应条件 | 第28-29页 |
·主要PCR引物 | 第29-30页 |
·GeneSnare差异显示 | 第30-32页 |
·总RNA的准备 | 第30-31页 |
·ACP引物的制备 | 第31页 |
·GeneSnare差异显示步骤 | 第31-32页 |
·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 | 第32-34页 |
·片段回收与扩增 | 第32-33页 |
·目标片段的克隆 | 第33-34页 |
·阳性克隆筛选、鉴定与测序 | 第34页 |
·NanoString nCounter基因表达分析 | 第34-38页 |
·NanoString nCounter基因表达分析的条件 | 第35页 |
·NanoString nCounter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 第35-36页 |
·NanoString nCounter表达分析 | 第36-38页 |
·Realtime qPCR分析 | 第38-39页 |
·Realtime qPCR引物 | 第38页 |
·Realtime qPCR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马铃薯Y病毒PVY~O强毒、弱毒株系的克隆鉴定及分子检测 | 第39-54页 |
·前言 | 第39-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病毒取样 | 第40页 |
·酶联免疫分析(ELISA) | 第40页 |
·症状观察 | 第40页 |
·RT-PCR病毒检测鉴定 | 第40-41页 |
·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和测序 | 第41-42页 |
·结果分析 | 第42-52页 |
·田间病毒样品的血清学、分子和烟草活体鉴定分析 | 第42-45页 |
·PVY~O-FL和PVY~O-RB的测序 | 第45-49页 |
·PVY~O类型的区分鉴定 | 第49-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马铃薯品种对5个PVY株系的特异性反应 | 第54-73页 |
·前言 | 第54-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植物材料 | 第55页 |
·病毒株系 | 第55-56页 |
·病毒接种 | 第56页 |
·ELISA和RT-PCR检测 | 第56页 |
·症状观测 | 第56-57页 |
·结果 | 第57-71页 |
·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 | 第57页 |
·各种PVY株系侵染导致的症状类型 | 第57-58页 |
·各马铃薯品种对PVY株系的反应 | 第58-65页 |
·初次侵染和次生侵染植株症状的比较 | 第65-68页 |
·各PVY株系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68-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第五章 马铃薯-病毒亲和与非亲和互作中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 第73-106页 |
·前言 | 第73-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植物材料 | 第75页 |
·病毒株系 | 第75页 |
·病毒接种及取样 | 第75页 |
·RT-PCR病毒检测及症状观测 | 第75页 |
·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75-76页 |
·NanoString nCounter~(TM)表达模式分析 | 第76页 |
·Realtime PCR分析DEGs相对表达量 | 第76-77页 |
·DEGs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 第77页 |
·结果 | 第77-100页 |
·‘Shepody’对PVA、PVY嫁接接种的症状反应 | 第77-79页 |
·RT-PCR病毒检测结果 | 第79-83页 |
·GeneSnare~(TM)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 | 第83页 |
·DEGs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83-84页 |
·DEGs片段功能检索及分类 | 第84-90页 |
·DEGs表达模式分析 | 第90-100页 |
·讨论 | 第100-106页 |
·关键实验技术的可靠性 | 第100页 |
·‘Shepody’对PVA的抗性 | 第100-101页 |
·PVA和PVY诱导的‘Shepody’基因表达变化 | 第101-104页 |
·亲和与非亲和互作中的基因表达差异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06-109页 |
·马铃薯Y病毒PVY~O新变异株系的克隆鉴定 | 第106页 |
·马铃薯品种对不同PVY株系的反应 | 第106-107页 |
·‘Shepody’与PVY和PVA互作中的基因表达差异 | 第107页 |
·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发表或整理的论文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