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志愿服务 | 第17页 |
2.1.2 O2O模式 | 第17-18页 |
2.1.3 基于O2O模式的志愿服务 | 第1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志愿失灵理论 | 第19页 |
2.2.3 政府与第三部门伙伴关系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基于O2O模式运用的永嘉县志愿服务现状 | 第20-28页 |
3.1 永嘉县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3.2 基于O2O模式运用的永嘉县志愿服务的含义和特点 | 第21-23页 |
3.2.1 基于O2O模式运用的永嘉县志愿服务的含义 | 第21页 |
3.2.2 基于O2O模式运用的永嘉县志愿服务的特点 | 第21-23页 |
3.3 永嘉县志愿服务中应用O2O模式的典型案例 | 第23-25页 |
3.3.1 线上解答线下帮扶 | 第23-24页 |
3.3.2 线上求助线下爱心接力 | 第24页 |
3.3.3 线上招募线下执行 | 第24页 |
3.3.4 培育“社会公益经纪人”实现供需匹配 | 第24-25页 |
3.4 基于O2O模式打造的永嘉县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 第25-26页 |
3.5 O2O模式在永嘉县志愿服务工作中的优势总结 | 第26-28页 |
3.5.1 有利于壮大志愿者队伍 | 第26页 |
3.5.2 有利于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 第26-27页 |
3.5.3 有利于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 第27-28页 |
第4章 永嘉县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5页 |
4.1 志愿者队伍结构单一 | 第28-29页 |
4.2 志愿者主动性不强 | 第29-30页 |
4.3 志愿服务领域有限 | 第30-31页 |
4.4 志愿活动延续性不够 | 第31-32页 |
4.5 志愿组织公信力不高 | 第32-33页 |
4.6 网络平台实操性不强 | 第33-35页 |
第5章 永嘉县志愿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3页 |
5.1 政府方面 | 第35-39页 |
5.1.1 志愿服务的法制环境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5.1.2 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相对滞后 | 第36-38页 |
5.1.3 网络平台的建设运营有待加强 | 第38-39页 |
5.2 志愿组织方面 | 第39-42页 |
5.2.1 内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 第39-40页 |
5.2.2 资金来源渠道十分单一 | 第40-41页 |
5.2.3 长期战略规划相对缺失 | 第41-42页 |
5.3 社会方面 | 第42-43页 |
5.3.1 志愿文化比较匮乏 | 第42页 |
5.3.2 舆论宣传尚未到位 | 第42-43页 |
第6章 基于O2O模式运行的志愿服务改进建议 | 第43-54页 |
6.1 从放任到规范,优化志愿服务的法制环境 | 第43-45页 |
6.1.1. 完善法律 | 第43-44页 |
6.1.2 建章立制 | 第44-45页 |
6.2 从全能到有限,实现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 | 第45-46页 |
6.3 从简单到高效,构建易于推广的网络平台 | 第46-47页 |
6.4 从粗放到精细,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 第47-49页 |
6.5 从单一到多样,形成开放多元的筹资渠道 | 第49-50页 |
6.6 从短期到长期,制定持续有效的战略规划 | 第50-51页 |
6.7 从纯粹到包容,形成兼容并蓄的志愿文化 | 第51-52页 |
6.8 从个别到全民,树立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 | 第52-5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2016年永嘉县志愿服务调查问卷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