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8页
        1.2.1 现有配合比设计方法第9-12页
        1.2.2 陶粒混凝土性能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4 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设想及存在问题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4 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第19-21页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21-27页
    2.1 原材料第21-23页
        2.1.1 水泥第21页
        2.1.2 集料第21-22页
        2.1.3 其它材料第22-23页
    2.2 测试方法第23-27页
        2.2.1 基本性能测试第23-24页
        2.2.2 耐久性能测试第24-26页
        2.2.3 集料吸附量测试第26-27页
3 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基本性能研究第27-47页
    3.1 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分析第27-29页
        3.1.1 砂率选取依据第27页
        3.1.2 浆集比选取依据第27-28页
        3.1.3 水胶比选取依据第28页
        3.1.4 矿物掺合料选取方法第28-29页
    3.2 工作性能研究第29-35页
    3.3 抗压性能研究第35-41页
    3.4 应力-应变关系研究第41-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机制砂陶粒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第47-57页
    4.1 收缩性能研究第47-50页
        4.1.1 砂率对收缩影响第47-48页
        4.1.2 水胶比对收缩影响第48-49页
        4.1.3 浆集比对收缩影响第49-50页
    4.2 氯离子渗透性研究第50-55页
        4.2.1 砂率对氯离子渗透性影响第51-52页
        4.2.2 水胶比对氯离子渗透性影响第52-53页
        4.2.3 浆集比对氯离子渗透性影响第53-55页
    4.3 硅灰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第55-56页
        4.3.1 硅灰对收缩的影响第55页
        4.3.2 硅灰对氯离子渗透性影响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同组分砂浆与混凝土相关性分析第57-67页
    5.1 同组分机制砂砂浆性能分析第57-61页
        5.1.1 机制砂砂浆工作性第57-59页
        5.1.2 砂浆强度第59-61页
    5.2 砂浆与混凝土性能相关性分析第61-65页
        5.2.1 工作性相关分析第61-64页
        5.2.2 强度相关性分析第64-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6 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分析第67-73页
    6.1 SEM微观图像分析第67-71页
        6.1.1 砂-基体界面过渡区第67-69页
        6.1.2 陶粒-基体界面过渡区第69-71页
    6.2 宏观性能的微观分析第71-7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结论第73-74页
    7.2 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附录第83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熔盐电解法制备硅材料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