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1 纤维混凝土抗渗性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2 荷载对混凝土渗透性影响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3 支持向量机预测混凝土渗透性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渗性及抗压强度影响 | 第26-51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试件制作 | 第26-32页 |
2.2.1 试验设备及原材料 | 第26-28页 |
2.2.2 配合比设计 | 第28-30页 |
2.2.3 试件浇筑及养护 | 第30-31页 |
2.2.4 坍落度测试 | 第31-32页 |
2.3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 | 第32-40页 |
2.3.1 试验方案 | 第33-35页 |
2.3.2 试验现象与分析 | 第35-36页 |
2.3.3 抗渗高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2.3.4 逐级加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2.4 混凝土抗压试验 | 第40-47页 |
2.4.1 试验方案 | 第40-41页 |
2.4.2 试验现象与分析 | 第41-45页 |
2.4.3 抗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2.5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关系 | 第47-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3 荷载对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渗性影响 | 第51-80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NEL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 | 第51-61页 |
3.2.1 试验方案 | 第51-55页 |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3.3 卸载后毛细吸水试验 | 第61-69页 |
3.3.1 试验方案 | 第62-64页 |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3.4 持荷时毛细吸水试验 | 第69-73页 |
3.4.1 试验概况 | 第70页 |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3页 |
3.5 饱水法测定孔隙率试验 | 第73-77页 |
3.5.1 试验概况 | 第74-75页 |
3.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4 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渗性机理研究 | 第80-101页 |
4.1 引言 | 第80页 |
4.2 纤维增强理论 | 第80-82页 |
4.2.1 复合材料理论 | 第80-81页 |
4.2.2 纤维间距理论 | 第81-82页 |
4.3 核磁共振和卸载后压汞试验 | 第82-92页 |
4.3.1 试验概况 | 第83-86页 |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6-92页 |
4.4 纤维混凝土抗渗机理分析 | 第92-99页 |
4.4.1 纤维与水泥基体的粘结 | 第93-94页 |
4.4.2 纤维对无荷载混凝土抗渗增强机理 | 第94-95页 |
4.4.3 纤维对荷载下混凝土抗渗增强机理 | 第95-97页 |
4.4.4 混杂纤维增强机理 | 第97-9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5 基于SVR方法的氯离子渗透试验拟合与预测 | 第101-117页 |
5.1 引言 | 第101页 |
5.2 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 | 第101-105页 |
5.2.1 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 | 第101-104页 |
5.2.2 支持向量机 | 第104-105页 |
5.2.3 核函数 | 第105页 |
5.3 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算法 | 第105-107页 |
5.4 基于SVR氯离子扩散系数预测 | 第107-114页 |
5.4.1 支持向量机回归建模 | 第107-109页 |
5.4.2 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109-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7-118页 |
6.2 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附录 | 第127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7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27页 |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