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1.2.1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系统规划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系统运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系统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3.1 论文总体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3.2 论文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6-19页 |
1.4 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电力系统双侧随机问题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21-2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电力系统双侧随机问题研究 | 第21-23页 |
2.3 双侧随机问题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 双侧随机问题背景下的配电网发展思路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面向双侧随机问题的配电网规划模型 | 第27-56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双侧随机问题背景下的配电网规划思路 | 第27-28页 |
3.3 配电网规划运行鲁棒双层优化模型 | 第28-41页 |
3.3.1 优化模型框架 | 第28-29页 |
3.3.2 上层优化模型 | 第29-30页 |
3.3.3 下层运行模型 | 第30-37页 |
3.3.4 计及双侧随机波动的鲁棒优化模型 | 第37-41页 |
3.4 模型求解 | 第41-44页 |
3.4.1 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 | 第41-43页 |
3.4.2 双层鲁棒优化模型求解过程 | 第43-44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44-54页 |
3.5.1 基础数据 | 第44-46页 |
3.5.2 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基于伪序贯蒙特卡洛方法的配电网运行状态模拟仿真 | 第56-66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蒙特卡洛方法基本原理 | 第56-59页 |
4.2.1 非序贯蒙特卡洛方法 | 第57-58页 |
4.2.2 序贯蒙特卡洛方法 | 第58-59页 |
4.3 基于二次抽样的伪序贯蒙特卡洛方法研究 | 第59-62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62-64页 |
4.4.1 算例设计思路和基本参数 | 第62页 |
4.4.2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面向双侧随机问题的配电网技术适应性评估策略 | 第66-89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配电网技术适应性及其评估策略概述 | 第66-69页 |
5.2.1 配电网技术适应性的定义 | 第66-67页 |
5.2.2 基于“先验”逻辑的配电网技术适应性评估策略 | 第67-69页 |
5.3 面向双侧随机问题的配电网技术适应性多维评价指标体系 | 第69-76页 |
5.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步骤 | 第69-70页 |
5.3.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70-76页 |
5.4 基于组合赋权和改进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 第76-82页 |
5.4.1 综合主客观方法的指标体系组合赋权方法 | 第76-81页 |
5.4.2 基于灰色关联度改进的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 第81-82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82-87页 |
5.5.1 基础数据及其预处理 | 第83-84页 |
5.5.2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84-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